朱大典说:“万化定的这个团、营、连、排等称呼我们原来的家丁队虽然已经用过了,但是,和官军、民团、卫所的编制名称完全不同。这是不是太出格了?会不会引人注目?我们用官军卫所的编制不好吗?”
实际上朱万化采用后世的军队编制完全是一个习惯,他实在是不熟悉明朝官军的编制,当然,这个话不能这么说。于是他解释道:
“父亲,我们的装备与官军不同,不同的装备就有不同的战法。比如,战场上两军对阵时,我们就不需要列阵,也就不需要排出什么阵型,我们防守、进攻也是有队形的,但是,我们的队形完全不同与官军。不同的战法,就会有不同的部队编制。我定的编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按我们的装备更便于组织指挥部队。在今后的实战中再逐渐总结、修改、完善它。另一方面,不同的编制也让敌方摸不到头绪,敌方的任何混乱、失误都是我们的机会。敌方的编制我们知道,我们的编制敌方不知道,这显然对我方有利。”
朱大典点头说道:“有道理。”
朱万武说:“我看了大哥编的预案,觉得很好。首先要确定一下我们今后战场上使用兵力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从我们的装备水平看,在大的战场上,我认为‘营’是基本单位。一个营有700多人,在各种火器的配合下,可以独当一面了。因此‘营’的各兵种要配置的完整一些。”
大家看着文案中营的配置:
营长、副营长、营教官(教官配置到营以上)各一人。每营三个步兵连,其中至少一个乘战车的连。营下设直属连,直属连包括5个排的大编制:
勤务排:警卫(3人)、文书(2人)、通信班(12人)、炊事班(5人,营部用)、医务兵(5人)。
特务排(30人,含狙击班5人)。
工兵排(40人)。
火炮排(40人,配82迫击炮4门、40直射炮两门,按研制情况调整)。
辎重排(40人,载货马车10辆,或马拉独轮车20辆,在南方、山地道路狭窄要用独轮车)。全营满编约700人。
朱大典说:“以往官军出征都是征集民夫来运输粮草,并没有单独的辎重兵,管理粮草虽然有专门的军官,并没有专门的辎重士兵,大军的粮草库也是临时派遣军队保护,我们为什么专设辎重兵呢?”
朱万化答道:“父亲,冷兵器的部队,除了粮草之外,最多需要供应一些箭矢,如果士兵携带干粮,在一段时间内就不需要后勤供应了。特别是后金、蒙古这些以骑兵为主的部队,士兵往往是一人双马甚至三匹马,粮草等物资自身就可以携带了,所以完全不需要辎重。我们的部队完全使用火器,这就需要大量的枪弹、炮弹。这就与大刀长矛的冷兵器军队完全不同了。如果我们缺少了子弹、炮弹供应,战斗力就极大的消弱。在加上粮草,宿营的帐篷等等,我们的辎重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物资的运输是需要专门技术的,这就不能依靠临时征集的民夫了。另外,辎重兵也是士兵,他们也接受军事训练,配备了武器,是可以参加战斗的。所以我们的编制里有辎重兵。”
朱大典说:“是这个道理,我知道了。营的配置还比较完全,应该可以了。我看了一下,最小的单位是‘班’,这个战车有点特别,万化,你解释一下。”
大家又看班的编制:
步兵班每班12人,班长、副班长各一人、士兵10人。配52迫击炮(掷弹筒)一门,两个炮手,半自动机枪两支,两名盾牌兵各持一个一米高的钢板盾牌。炮手和盾牌兵均配左轮喷子。其余士兵包括正副班长配左轮步枪(6支)。每班配两把铁锹、两把十字镐。
每班乘一辆四轮马车,或者全部骑马。
朱万武说:“一个班的火力已经很强,我看到那个叫掷弹筒的炮了,连架子算上,不过十多斤,兵丁背在背上很轻松,炮弹也不大。机枪我也看到了,只是没见到战车,大哥还是介绍一下战车吧,我也想知道。”
现在战车还没有制造出来,于是朱万化拿出战车的示意图,指着图介绍:
这是用四轮马车特别改装设计的,可以做战车使用。行军时,三匹马或者四匹马拉着走,乘坐一个班,相当于后世的中巴大小。作战时,车的尾部是正面。它的后车厢板是冲角型的(防炮斜角)装甲,用4毫米厚的钢板覆盖,加角钢支撑,可以有效的防止箭矢和火炮弹丸,钢板上有若干可以打开关闭的射击孔,预防摔倒的扶手。但是,大型火炮,如红衣大炮正面打中是可以砸毁的,但是这种概率不高。我们的马车又不能太重,所以前面、侧面只是遮挡风雨的木板,没有装甲。
当与骑兵对阵时,它的防护和进攻火力都很强,是攻防兼备的利器。
这个战车还能够在人力的驱动下行走。例如,当需要战车出击攻击敌人的阵地时,不是用马拉着冲锋,那样做,马匹容易伤亡,伤了马,战车就瘫痪了。我们的做法是:卸下马匹,拆卸挽具。车后轮挂上链条,多名士兵用脚蹬动车子,(像后世骑自行车)众人一同用力,驱动车辆前后行走,(自行车是大链轮带小链轮,是增速的)由于四轮马车车体重,所以是脚蹬的是小链轮,带动大链轮,是减速的。车的行走速度相当于慢步走,当然,上山坡靠人力是蹬不动的,只能走比较平缓的道路。马车的前轮是方向轮(进攻时车倒着走,所以前轮在后面),用一个舵把操纵。车辆向前、向后、转向行走均可。顶棚有一个窗口,可以发射掷弹筒炮弹。在野战中任何阵型也挡不住这个战车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