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和其他在伦敦的美国商人,开始帮助当时滞留在欧洲的美国人返回美国,胡佛成为委员会主席,为美国人派物资和帮助。并在比利时遭受粮食危机时,英德都不愿意提供帮助,只能由当时作为中立国的美国帮助,理所当然也是由胡佛负责这项计划。
到了1917年美国加入战争后。
胡佛成为美国食品管理局局长,因为世界大战带来的粮食危机,食品管理局监督美国各地的食品生产,并利用其权力购买、进口、储存和销售食品,在胡佛的领导下美国为协约国提供了oo万吨的食物。
战争结束后,又继续由胡佛为欧洲提供救济计划,其中大部分提供给德国,以及遭遇大饥荒的苏俄。
到了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的时候,又是由胡佛担任特别委员会主席,胡佛建立了一百多个帐篷城市和一支由六百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并筹集了17oo万美元来救灾。
在如此多的光芒叠加起来。
赫伯特·胡佛几乎具备了美国人眼中完美的理想形态。
教会,传统,保守,家庭,怜悯,仁慈,善良。
特别是在如此繁荣的时代。
美国人相信胡佛将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完美的总统。
当胡佛就职美国总统时。
他向着所有美国人宣布。
“如果有机会推进过去八年的政策,我们很快将在主的帮助下,看到消除贫困的那一天。”
同样在这个时候。
希尔德几乎再未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被人当成希尔德因为害怕被打脸而躲着不敢出来,美国报社也阴阳怪气希尔德就算被戳破也没关系,毕竟她一个小公主谁跟她计较呢。
这段时间希尔德也回到了柏林。
在法国贝当元帅根本不想再见希尔德,对贝当元帅来说能够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如果可以的话就按照现在这个时间回到19oo年之前的美好的时代,像希尔德这种怪物就算了吧。
只不过希尔德愿意留在柏林,对于某些人来说的确很高兴的。
比如说那个男人。
其实青年并不想去见希尔德,去见希尔德会让青年觉得幸福。
这种幸福对于青年是无法容忍的。
他越幸福就会越容易想起索姆河,想起死在战场中的劳尔森,维梅尔,威廉等等,青年能够清楚地记得他们的脸,一旦想起他们,青年就无法容忍自己得到幸福,这是一种可耻的背叛。
所以青年必须要不顾一切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不顾一切的复仇,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获得幸福的资格。
只不过。
青年还是忍不住去无忧宫见他的公主。
为了这点小小的幸福,他愿意忍受一切痛楚。
也只有在希尔德面前,他可以展现他软弱的一面,正如当初鲁普雷希特亲王告诫青年时一样,在希尔德面前青年才能重新成为人。
当再次见到希尔德时。
希尔德仍如初见一般,只不过再也没有见过希尔德穿德军军装。
不过这一次不在无忧宫。
而是在青年的公寓当中。
德意志共和国。
柏林。
米特区威廉大街1oo号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