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去年黄县生了海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啸之一。
在没有从未遭遇如此境况、信奉鬼神之说的古代人眼里,这就是上天的不满。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门学说了——谶纬之学。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说白了,谶纬之学就是一种政治预言。
谶纬之学盛行于两汉时期,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
而其主要作用就是神化刘姓皇权,为刘氏的正统性背书。
当然,谶纬之学有利有弊,好处自然是加强君权神授的观点,稳固刘家天下。
但坏处,就是有人常常拿生旱灾水灾火灾之类的自然灾害,来预示这是上天对帝王德行的警告。
比如说董仲舒。
当然,应对这种的方法也很简单。
在汉武帝建元六年,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怒。
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
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的官职却因此罢免。
从此之后,董仲舒就再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
这个办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并不称得上是一种好办法,帝王或许可以堵住别人的嘴,却无法影响不了天下悠悠人的心。
既然选择了用谶纬之学巩固统治,那么必须要接受这点坏处,那么,如何将这个坏处的影响最小化呢?
到了东汉,汉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
既然总有人需要为天灾负责,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我,不能是别人呢?
于是,永初十五年,倒霉的太尉徐防因天灾、天象异常和叛匪作乱而被罢免。
甚至在这之后汉安帝觉得还不过瘾,在太尉徐防被免职的第二天,司空尹勤也因大雨水灾被罢免。
经过衍变,这个传统就被流传了下来——每次生天灾,就代表着有三公要辞职为此事负责。
这个办法对于帝王来说自然是极妙的,既能保持皇权的权威性,又能罢免那些,之前没理由罢免、自己却又看不惯的大臣。
整个流程下来,除了有点费三公,其他的全是好处。
而袁绍的整个计划就基于此点,利用这些年接连不断的天灾所造成的舆论影响给宦官和灵帝释放压力。
以彼之矛攻子之盾。
他们不需要直接将矛头指向刘宏,只需要将压力释放给那些宦官即可。
天之怒,陛下身边必有小人作祟。
在贾诩将大概的计划说出后,何颙的神色减缓,他觉得贾诩说的内容,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
毕竟现在距离永初十五年,仅仅才过了六十多年,有些东西还未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