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四年(710年)春,唐中宗对吐蕃使者“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出嫁大军。
和亲之后不久,李显也于当年五月病逝,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逢迎其父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两年后禅让于李隆基。
金城公主入藏并未给唐蕃双方带来长久的和平。
金城公主入藏当年,睿宗继位后,吐蕃便攻杀唐监察御史李知古。
四年后也即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国内形势已逐渐稳定的吐蕃又因求河源之地不成,发兵十余万侵袭河洮。
唐玄宗大怒,遣薛讷领兵痛击蕃军,一战斩敌数万,洮水为之断流。
此后,唐朝和吐蕃在河陇边塞之处爆发多次小规模战斗,因唐国势正盛,吐蕃常遭失败便多次奉表求和,最终于开元二十一年在赤岭树碑划定界限。
这期间因有金城公主的功劳,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大了交流。
如昆·达瓦,便是在这一时期去往长安,学习大唐文化。
但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再次出兵攻破唐之要塞属国小勃律,唐玄宗立即撕破和平面具,于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间多次大败吐蕃,双方关系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开元二十九年,金城公主在逻些去世,吐蕃遣使高哀求和,唐廷不允,双方于陇右地区的战事此后从未停息。
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三十余年间,唐朝与吐蕃战争几未断绝,即便期间吐蕃数次以金城公主之名奉表求和,但金城公主在其中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双方的战和只是对彼此实力的忖度才行的妥协之举。
尺带珠丹他……突然想起……以前的时候,他还没有掌握权利时,金城公主在深夜里流泪。
后来,他掌握权利,唐蕃之间总算安宁了几年,但随着尺带珠丹野心的膨胀,战争再起。
自那之后,尺带珠丹便再也没见过金城露出笑容。
后悔吗?还是后悔的吧,相伴三十年,怎么可能不后悔,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尺带珠丹走到窗旁,看着布达拉宫下的吐蕃百姓,静静地看着。
这吐蕃,从来都不是他一个赞普能说了算的啊……
雄鹰从布达拉宫窗外略过,尺带珠丹看着雄鹰,眼中露出一丝羡慕之色,然后很快就被他抹去了。
身为吐蕃赞普,他现在,得阻止唐人了!无关正义,这只是立场问题。
雄鹰从青藏高原上飞过,一路向东,在东方,距离布达拉宫千里之遥的地方,李泰初的马蹄,正踏破一个小部落的大门。
这是一个拒不投降的小部落,武士百人,都是骑手,可是比起李泰初的部下们来说,这就太弱了。
李泰初一马当先,挺着马槊冲了进去,马槊之下,无一合之敌,不到十分钟,喊杀之声便止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