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林曦薇家里来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林曦薇家一直灯火通明,一直到半夜才熄灭。
先来的是朱婆婆。
“柳夫子,我知道老婆子这么有点不要脸,可是我们家娃儿有六个,三个都到了可以念书的年纪,我让其中一个读书其他不读良心过意不去啊。
不知道夫子您能不能帮帮忙,让我家娃儿先读着,等到来年我们有钱了,再把学费给您凑齐了。”
朱婆婆年纪这么大,在村里也算是有威望的人了,为了几个孙子,也是煞费苦心。
孩子们听村里要建学堂,个个都想去,可是家里的财力有限,他们根本供不起三个孩子,这不,朱婆婆为了几个孩子,这才腆着脸来求柳士明了。
她家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也都来了,带着自己家的孩,满脸忐忑的站着。
老三媳妇手里提着鸡蛋,家里腌的腊肉,装了满满的一篮子。
柳士明本就是个善良有大义的人,村里饶情况他也都清楚,能读得起书的人很少,杨柳村能够接纳他他已经很感激了,就算是免费为村里人教书,他都愿意。
他自己也是被人帮过的,他愿意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反正教一个孩子是教,教两个孩子也是教。
只不过,当初在商议学费的时候,林曦薇怕不给钱,有些人不会认真读,这才了每年二两。
“朱婆婆,只要孩子自己愿意念书,肯念书,我都会好好教的。”
柳士明满脸真诚的对着朱婆婆一家道,为的就是让他们放心。
听到柳士明的话,朱婆婆一家人都感动的要给柳士明给跪下了。
要是家里有擅长读书的那他们家就算改换门庭了,那就是大的喜事。
即使不会念书,能够多识些字,多懂得些道理也是好的。
柳士明赶紧拦着,不过三个孩子的磕头他还是接受了,就当是孩子们的拜师礼了。
朱婆婆一家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他们拼命往柳士明手里塞篮子,直到柳士明收下篮子才罢休。
有朱婆婆家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求柳士明。
他们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刚好满足温饱的,家里又有适龄读书的娃的,他们拿不出钱,只能把自己家里有的最好的东西都装了来。
有的是一篮子鸡蛋,有的是两斤腊肉甚至还有些给林曦薇家里搬来了十捆柴火。
柳士明看着这些东西,心里是不出的滋味。
但是,他能看到每个家庭的殷切期望。
这其中,最让林曦薇印象深刻的是村里王寡妇的儿子,已经十二岁的林喜。
他和他娘王寡妇是最后来的,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林喜的爹在林喜三岁的时候就去了,留下林喜和王寡妇两人。
在林喜爹死的时候,村里就都在王寡妇肯定会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