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一切准备完毕,就差她们。
去的路上,姜清漓还在问:“你是从何处知晓那茶楼在说我四姐和杨三的事?”
祝茵却道:“哪里还用专门去打听,姜姐姐,现在几乎满盛京都知道此事了。”
原先虽只有参加那日赛诗宴的人清楚,但那些人又有多少姻亲,这过了两三日,姻亲之间在一块闲聊传话时总会有几个下人在身旁。
而下人们总要进出府做事,时间一久,又没人约束,自然就传得满盛京都是。
“这么快?”
“难道姐姐家里就没想过阻止吗?”这下换祝茵诧异。
姜清漓闻言,抬眼:“你今日来我家,就没点现?”
“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祝茵回忆了一下,嘴动了动。
国公府的人都太松弛了,或许应该用‘心大’来形容,外边流言都传成什么样的,却丝毫没有要管的意思。
姜清漓看出她疑惑,决定浅浅解释一番:“这事关键不在我四姐,说到底是那杨三先犯了天条。”
祝茵觉得这个比喻很有趣,顿时笑道:“天条?”
“对啊。”姜清漓试图让她理解,“我四姐难道不像一个断情绝爱的仙子?”
祝茵回忆了一下姜家四姑娘的模样与性情,虽接触不多,但
她看向姜清漓,缓缓点头:“像。”
随后俩人在轿中笑成一团。
不知不觉茶楼到了。
幸而祝茵提前差人过来定了间包厢,还拿了象征郡王府身份的对牌,否则若直接从茶楼正门进去,怕是要狠挤一番。
视线从茶楼正门口的景象收回,姐妹俩从茶楼侧门进入,在茶楼小二的指引下,来到二楼包厢。
这家茶楼共有三楼,但并不是位置越高越好,相较于一楼的吵闹三楼又太远容易听不清,二楼反而是最舒服的位置。
且今日她们的包厢打开窗户正好面对着一楼的说书先生。
她们来得巧,说书先生距上一个故事讲完已经过去了快一刻钟,马上就要开始近来最受欢迎的,姜杨两家的故事。
单说姜家四姑娘和杨家三公子就太单调了。
且故事太短。
一般说书先生都是从姜杨的上一辈恩怨开始说起,调动起客人们的情绪后才开始进入故事主题。
不过一般的平民百姓们哪里会清楚内情,他们所以为的大多是以讹传讹来的谣言。
能有一分真就算不错了。
若在萧炀帝时期及以前,寻常百姓是不敢如此妄议朝中权贵,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也就近十来年,风气才开始慢慢变化。
权贵虽还是权贵,但已经没了明目张胆的私自处罚权。
像今日,说书先生也不傻,讲这种有真实依据的故事,一般都会给故事中的主角改名换姓。
如此这般,哪怕有哪家权贵依旧忍受不了,也只能将人扭送京兆府,告他一个传播谣言。
当然,还不一定能赢。
起码在盛京是如此。
因为大邺律法与前朝略有不同。
在如今大邺律法中,京兆府尹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无需走流程。
和禁军一样,只听皇帝一人差遣。
作为皇帝的铁杆心腹,代表的自然是皇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