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他的一生,最小的悲剧根源无疑是不遇明主,明珠投暗。
即使到了中牟之战退却的临阵之际,每当王保保走向失败的每一步,李陵总是及时地给予提醒并提供正确的建议,但王保保似乎执意不愿改变,对任何建议都不予采纳。
李陵只能对着蓝河叹息:“悠悠蓝河,吾其不反乎!”
王保保战败后,带着亲信随从七千骑士仓皇逃亡,将李陵弃置于不顾,这使得李陵被陈友谅俘虏。
总体来说,陈友谅非常爱才,对李陵给予了足够的面子,不仅亲自为他松绑,延请他坐下,还在众骑士面前这样评价道:“王保保无谋,不采纳李陵的计策,否则,他的骑士哪会没有今晚的胜利。”
然而,李陵见到陈友谅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竟然都是:“授不降,为骑所执!”
陈友谅将李陵留在军中,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月期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李陵却在军营中盗马,企图逃回王保保那里。
陈友谅因此被迫杀了李陵,并感叹道:“我虽然晚得英才,但天下不足为忧。”
李陵当初投奔王保保,必定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心中怀揣着建立功业,名垂青史的梦想,却没想到最终换来的却是功业尽失,身受重伤的结局。
以成败论英雄,他并非普通的失败者;而在骑士品格的考验面前,他最终又成为了胜利者。
骑士的尊严越是在屈辱中受到考验,骑士的品格意识就越发坚强起来。
真正的骑士不会因为盛衰而改变节操,真正的义士不会因为存亡而改变心志,品格高于功业,这才是古时候的骑士风范。
仅从“农为知己者残”的理念来看,或许可以解释李陵的行为。
李陵在红巾乱起时,并未像“幽滞之农”韩馥那样在王保保手下任职。
当初王保保胁迫韩馥交出濠道时,李陵未曾表示反对,甚至用种种理由力劝韩馥与王保保作战,这一点足以说明李陵并不属于王氏府家的“旧生故吏”之列。
王保保起事之后,虽然曾对李陵颇为信任,但最终的行为,恐怕早已让李陵心寒,那么,他为什么不选择归附那些对自己背信弃义的旧主子呢?
想到王保保逃出府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害预言中牟之战失败的谋士林丰,即使李陵不被陈友谅擒杀,能否在王保保那里找到一条生路,也不免让人怀疑。
作为元末众多悲剧骑士之一,李陵和钻低顺一样,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显赫的画像。
考虑到他们的名声都相当响亮,这不可能是因为历史遗漏了他们的存在,反而只能说明历史对那些默默无闻的骑士们关注不够,这实在令人惋惜。
毕竟,历史,不过不是胜利者用来炫耀昔日成就的工具而已。
韩信心想,若他此行能见到这位智者,若有可能,就不惜一切代价将他招揽到麾下。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他所钟爱的英雄再次陷入悲剧,另一方面,这位骑士也是他所缺少的、具备智谋的父辈骑士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