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派王仲策出去,提前了解农民种植红薯的意愿。
原先历史上,大明徐光启等人,一直在推广红薯种植。
徐光启进入内阁,他都没有推广成功。
这在民间,肯定有一股非常大的阻力。
苏河之前猜测,是士绅为了利益,在阻挡红薯的推广。
但这只是猜测,还需要派人更具体的了解,农民真实的想法。
王仲策很快来到房间,苏河邀请王仲策坐在对面,让警卫给他倒了一杯茶。
“你们兄弟先叙叙旧,分别好长时间,应该有很多话想说。”
王仲策看了一眼他大哥王伯诺,他有很多话想和大哥说,但现在这个场合不合适。
“苏统领,家事我们回家再聊,还是农事要紧。
红薯种植要误了农时,那就少一年的粮食。”
苏河看到王仲策这么说,他也没有再客气。
“这次去乡间调研,情况怎么样?”
王仲策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他讲述这次去乡下调研的情况。
宝鸡县的乡下,无法种植小麦的地方,农民非常愿意尝试一下。
但他们非常担心,担心红薯不好吃,更担心红薯无法存活。
汉中府情况很不容乐观。
农民没有听说过红薯这个作物。
他们都不愿意种植,害怕这种东西没有收成。
种植水稻和小麦,农忙时候,恨不得早晨天不亮就干活。
农民也没有余力,再种植一种作物。
苏河听到王仲策说的情况,他就明白红薯种植的难题。
最难的环节,就是第一次推广。
农民没有看到红薯,没有吃到红薯,了解红薯的产量。
他们是不敢投入人力物力,去种植红薯。
小农经济太脆弱,之前依附士绅。
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哪怕是分到地,他们也没有种子农具。
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是借贷种子耕牛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汉中府的农民有选择。
这种情况下,农民是不会冒一点风险,去种植一种陌生作物。
红薯种植只能靠统领府所有的农场和宝鸡县的干旱土地。
苏河看向王伯诺,询问道:“王伯诺,每亩地种植红薯,需要多少红薯藤。
红薯的成熟时间是多长。”
王伯诺摸了摸脑袋,尴尬的笑了笑。
“这个我刚才忘说了。
每亩地需要需要红薯藤三千颗左右。
我们运过来的红薯藤大概是三万万颗。
红薯成熟时间,这跟天气还有种类有关,大概在四到六个月左右。
我带来这些好吃,又比较高产的红薯种类,成熟时间是六个月左右。
我们现在种植红薯,十月份就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