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过书信上的内容,才终是恍然大悟般,长‘哦~’了一声。
“原来如此······”
“怪不得没有天子节,用的,也是晁错那厮的印。”
随口道出一语,又见周亚夫自顾自侧过身,一边朝着军账外走去,一边不忘澹漠的丢下一句:“在这里等着!”
良久,周亚夫才去而复归,总算让春陀,拿到了第二封必须带回长安,交到天子启手中的‘回信’。
···
在关东,春陀的差事,虽然在周亚夫那里遇到了点小挫折,但终也还算是顺利完成。
而在长安,在夏六月二十日,发生在常朝上的‘太仆刘舍请立储君’一事后,朝野内外,却不由有些暗流涌动起来。
虽然常朝当日,因为陶青的意外乱入,导致朝臣百官并没能在退朝之后,一同前往窦太后的长乐宫,走完‘三请三辞’的最后一道程序;
但在五日之后的下一次常朝,一切,便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之上。
——夏六月二十五,常朝之后,朝臣百官同至长乐,奏请太后窦氏:册立储君,以安宗庙、社稷!
不出意外的,朝臣百官这‘第三请’,也同样被窦太后推辞。
只是没人能确定:窦太后的推辞,是在遵从‘三请三辞’的政治规则,还是真的不愿意册立储君。
摸不清窦太后的真实想法,天子启也随即改变了策略;
——在‘三请三辞’的程序走完之后,朝臣百官并没有按照惯例,向天子启进行必将获得允准的‘第四请’。
但在秋七月初一日的朔望朝,太仆桃侯刘舍、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内史晁错、中郎将郅都四人,却毫无征兆的联名上奏:弹劾梁王刘武入朝长安,却卷恋不去,迟迟不愿返回封国!
当日,天子启对这封劾奏不置可否;
只隐晦的答复道:梁王,才刚来长安一个多月,朕就这一个弟弟,实在不忍心让唯一的弟弟,这么快就返回封国。
天子启看似息事宁人的态度,却反而让事态愈发不可收拾。
秋七月初二,朝中公、卿在内的数十位二千石以上级别的朝臣,再次来到了未央宫,请求天子启勒令梁王刘武,尽早离开长安,返回封国!
同样的请求,自是被天子启再次婉言拒绝道:梁王难得来一次长安,如果让梁王就这么离开,太后会非常的难过;
朕不想让太后难过,所以,你们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 而最后,天子启却没忘多提一嘴:你们,可千万千万不要去长乐宫,拿这件事,去打扰太后的清静啊······
有天子启这句‘警告’,事情,便算是妥了。
——秋七月初三,‘抗命不尊’的朝臣百官,便出现在了长乐宫外,劝谏窦太后:梁王,已经来长安很久了!
而且最近几年,梁王几乎是每年来一次长安,且每次来,都会在长安待上大半年!
希望太后,不要因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而破坏汉家的祖制······
朝臣百官一同奏请,逼迫窦太后将梁王刘武送走,这声势浩大的阵仗,也着实让窦太后吓了一跳!
也就是在这时,天子启带着那两封分别由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发回的回信,来到了长乐宫。
在得知那两封回信,是周亚夫、窦婴二人‘请立储君’的密奏之后,窦太后勃然大怒!
最终,虽仍旧没有就册立储君一事,与天子启达成一致,但也无奈接受了朝臣百官‘令梁王返回封国’的提议。
就这样,才刚来到长安一个多月,都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的梁王刘武,便无奈的收拾起了行囊。
——梁王刘武,也不是没有试图反抗!
在得到窦太后‘返回睢阳’的命令之后,梁王刘武便奏请天子启:,修建一条从长安直通睢阳的直道,方便梁王刘武日后,往返于长安-睢阳;
修建直道的一应耗费,全由梁王刘武承担!
但当这个提议,被天子启一句‘朕考虑考虑’的敷衍答复否决后,梁王刘武,终也只得无奈的放弃挣扎。
秋七月初六,距离梁王刘武自长安启程,返回王都睢阳,只剩下最后一天期限。
也是直到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