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晋末风云录的推荐语 > 第267章 桓温终英雄谢幕功过随后人评说(第2页)

第267章 桓温终英雄谢幕功过随后人评说(第2页)

桓温还具有政治家的洞察力,也敢于直面现实。多次上书革新时弊,把户口编入所在郡县,史称“庚戌土断”,强有力地打击了世族地主势力,完成户籍整理,增加了国家税收。桓温还才学傲人,书法如快马入阵,字势遒劲,被后人推崇,可能是因为他有英伟之气,所以才形化于心。

当然他也留给后人无数谜题,对于桓温到底有没有篡位之心,众说纷纭,正反面都有,言之凿凿,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我觉得,他大体上是有那个心,但没那个意。

如果他想篡,易如反掌,但是他克制住了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这是最难得的。

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他最敬重的人是刘琨、温峤等人,这些人都是忠肝义胆,标榜春秋之人,大体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他内心是有标准的。

第二个原因,是我自己想到的,如果他有那个心,王猛当年不会弃他而去。

王猛遍寻名主,当时是跟他混了一段时间的,识人辩色,洞察人心,谁能比得过王猛?所以别人也都就别瞎吵吵了。

在这里一锤定音,他压根不想篡位。

那他怎么整的这么眼花缭乱呢?

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恶趣味,就是要搞出一些事情来,震慑那个他看不上的,烂透了的东晋朝廷罢了。

皇帝他都敢废立,可见他的胆子有多大。同时告诉天下人,我不取是我仁义忠诚,我想取谁奈我何!

桓温后事也是纷乱如麻,诸子才能平庸,品行低劣,考虑到世子桓熙实在不行,桓温把统领兵众的权利交给了弟弟桓冲。

这就惹恼了他的两个嫡子,桓熙和桓济。这两个逆子,联合那个被贬的叔叔桓秘,暗中谋划,要一起去做掉桓冲。

桓冲颇有兄长风范,文韬武略是一等一的,早有所防备,他知道有埋伏,并没有着急入府吊唁,而是派身强力壮的士兵先拘捕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前去吊丧,最后桓秘被废黜,桓熙、桓济也被迁徙到长沙的荒远之地。

可能这也是桓温事先预料到的,他的遗嘱里跟本没提那两个儿子,而是立小儿子桓玄为继承人,当时桓玄才五岁,继承了南郡公爵。

孝武帝司马昌明下诏,依据汉代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安葬桓温。

桓冲既代桓温,极其尽忠王室;有人劝他进一步,专执时权;

桓冲严词拒绝了。

原来桓温在时,死罪皆专决不请,说杀就杀。桓冲认为生杀大权太过重大,把审批权利还给了朝廷。

可以这么说,桓温比祖逖强,他有个好弟弟,最终明白了哥哥的苦心。

这也是北方如火如荼,十六国大多胡族的主要原因,汉族有个最大的问题,起兵之时要不要自立为帝?立了就是反晋,不忠不义,难得人心,不立左右擎肘,啥也干不成!胡族没有这个顾虑,于是跃马中原,开创帝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