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大汉帝国风云录免费阅读 > 第469章 立马横枪篇 风雨如晦(第1页)

第469章 立马横枪篇 风雨如晦(第1页)

征北大将军李弘于四月中赶到雁门郡的马邑大营,同行的还有四营两万人马。李弘命令颜良统帅此四营,下设王当营、陈好吴雄营、高顺李云营、丁波的战场营。调张郃为虎贲营统领。从雁门郡出发开始正面攻击的大军人数增加到了九万四千人。

此时长城以内只有两万人马,鲜于辅和张燕各领一万兵。鲜于辅带着樊篱的一营人马驻守晋阳,张燕带着孙亲的一营人马驻守在太原和上党两郡,于氐根和彭烈率部驻守句注要塞并负责给大军押运粮草。鲜于银率一营人马去了西河郡。

李弘入驻大营后,立即向各部发出了北上攻击命令。阎柔颜良各自率军从东面分左右两路向定襄郡的郡治善无城发起了攻击。玉石从西面沿黄河北上,领军向骆县、桐过两城发起了攻击。庞德率黑豹义从营紧随在玉石大军后面予以策应,张郃率虎贲营紧随在颜良大军后面给征北大将军军开道。

四月上,高览和雷重率五千人马赶到了河阴城,文丑率五千人马赶了距离河阴城以西六十里的羽带原。两支军队在黄河南岸扎下了连绵数里的大营,竖起了徐荣麴义杨凤赵云刘豹五支大军的战旗,同时间,数十万民夫日夜向两个大营里运送粮草辎重,做足了九万大军云集黄河南岸即将开始渡河攻击九原城的架势。

原驻守河阴城的匈奴铁骑在刘豹的带领下迅速南下赶到度辽水会合徐荣的大军。四月中,徐荣尽起大军向沙南城方向前进。(沙南城位于河套地区的东端,是黄河转弯的地方,黄河河道从此处开始由南北方向转为东西方向。)他准备在玉石的大军拿下桐过城继续北上之后,率军渡河攻打对岸的箕陵城,和玉石的北上大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拿下箕陵城之后,北征大军就分成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攻打云中,到那时,胡族联军就要面对将近二十万庞大军队的凌厉攻击了。

===

胡族一直以为汉军的攻击时间不是五月就是八月,他们没想到汉军会把攻击时间提前到四月中。虽然提前受到了汉军的攻击,但胡族联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的军队早在三月中就已经发动了对汉军的攻击,将士们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他们所要做的也就是改变作战策略而已。他们把利用小股军队骚扰性进攻改为了以坚守城池和草原游斗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迟滞汉军的攻击速度。胡人不习惯守城,他们喜欢在草原上象野狼一样四下游戈,喜欢神出鬼没地突袭,喜欢诱敌深入然后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但现在他们面对数量极为庞大的汉军军队,突袭围歼的办法都难以奏效,他们只能模仿汉人的作战方法,以坚守城池来阻碍汉军前进的脚步,争取坚守到六月雨季,把汉军活活拖垮。

目前大汉国国内的形势非常严峻,内有皇统之争,外有灾患叛乱,国库空竭,百姓流离,物资匮乏,根本不适合出塞作战。大汉国皇帝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强行发动出塞作战,目的是为了在皇统争斗上取得绝对优势。一旦皇统确立,出塞作战是否还要继续下去就很难说了。

皇统之争最后无论由谁胜出,用何种方法胜出,毫无例外都要造成国力的极大损耗。强大的匈奴人当年为了争夺大单于之位造成了南北分裂,结果匈奴人由强转衰,从此失去了争霸大草原的实力。鲜卑人去年为了争夺王位各部大打出手,实力减损,檀石槐历经数十年打下的江山转眼就要分崩离析了。汉人看样子也好不了那处。大汉国历经六年的战乱之后已经风雨飘零,大厦将倾,而大汉国的天子却置国家社稷的安危于不顾,在国家摇摇欲坠之际发动皇统之争,其结果不言而喻。

须卜骨都侯和拓跋锋等胡族首领根据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综合分析之后,一致认为大汉国的皇统之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洛阳局势一触即发,很可能要爆发连场内乱。大汉国政局不稳首先就要影响到出塞作战的汉军士气和军需粮饷,然后这些汉军将士将迫于国内形势不得不撤回长城,如此一来,塞外危机也就烟消云散了,而汉军要想再次出击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长的一段岁月了。

胡族首领认为,如果草原上的雨季在六月中的时候如期来临,那上半年的战事也就基本结束了。在将近两个月的交锋中,胡族联军只要把汉军坚决挡在五原郡之外,把战场牢牢固定在云中郡的草原上,那么雨季来临后,汉军也只有退回定襄郡坚守,而胡族联军的目标也就完全实现了。至于雨季之后形势怎么发展,他们也无法估猜。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暂避汉军的锋芒,完全放弃阴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

但撤过阴山,须卜骨都侯和旭葵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各部族在战败后,是继续追随他们撤到阴山以北还是选择投降汉人留在阴山以南?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大部分族众都会选择留下来。翻过阴山是鲜卑人的国土,他们迟早都要被凶狠的鲜卑人一口吞了,成为鲜卑人的奴隶,过上牲畜一般的日子,而投降大汉人,他们的日子要好过无数倍。几百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贵族首领们无法欺骗他们的族众。

北疆四郡如果被汉军收复,匈奴人和东羌人就失去了生存的领土,他们的族众虽然可以投降大汉国继续在这片草原上活下去,但他们这些贵族首领未必能得到大汉皇帝的赦免,尤其是那些匈奴叛军。须卜骨都侯和旭葵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他们仅仅带着几万铁骑撤过阴山,势必要沦落为拓跋锋的部属,而他们的士卒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纷纷逃回家园,等待他们的结局将非常悲惨,除非他们马上再打回来,但他们失败之后,财产族众尽失,已经无力再打回来了。

同样的,北疆四郡丢失,匈奴人和东羌人战败,鲜卑人拓跋锋随即也就失去了匈奴人和东羌人这两个盟友,他也就完了。他现在实力亏损巨大根本无法和大草原上的其他诸部抗衡。所以,如今塞外的形势非常明显,匈奴人东羌人鲜卑人只有紧紧地抱在一起誓死奋战,否则大家都完蛋。

===

为了生存,胡族联军要和汉军死战,要把汉军挡在草原之外,要掌握战场上的主动,否则,将来大汉国内部即使出现了有利于塞外胡族的形势,他们也无法继续占据北疆四郡了。胜利不是靠老天爷的赏赐和运气就能得到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为此,须卜骨都侯等胡族首领经过很长时间的商议,定下了坚决阻击汉军进攻,大量杀伤汉军兵力的作战策略。他们打算在大战初期应该利用定襄郡的复杂地形和坚固城池阻击汉军进攻速度和损耗汉军的兵力,等到汉军越过定襄郡进入草原之后,胡族联军则集结兵力,利用铁骑的优势寻找机会痛击汉军,并趁机打击汉军的粮草运输。

迎战汉军的主要策略定下来之后,胡族首领为兵力部署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重点就是汉军部署在河南一带的徐荣麴义杨凤赵云刘豹的八万六千大军将向哪个方向攻击。

一种意见认为徐荣所率的汉军会强行渡河,直接北上攻击五原,占据阴山要隘,切断胡族联军的退路,和正面攻击的汉军主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合围胡族联军。须卜骨都侯就持这种观点,所以他坚决要求重兵驻守黄河以北的数座城池。

一种意见认为徐荣所率的汉军如果要强行渡河,必然要付出惊人的代价,而且他渡河之后还要强攻城池,这时汉军立足不稳,会迅速被胡族联军歼灭于黄河北岸,极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李弘的用兵习惯,他不可能无视将士的生命出此下下之策。

白马铜认为,徐荣所率的汉军之所以集结于度辽大营,是因为这些军队有一部分本来就是驻守在度辽水的度辽营和驻守在长城要塞的风云铁骑营和武骑营整军后改编的,还有一部分是由驻守在离石城大营的黄巾军改编的,他们选择距离军队最近的度辽营集结,无非就是为了节省体力和粮草。白马铜说,徐荣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从沙南城方向渡河到箕陵,再由箕陵进入云中郡。他在东路汉军的配合下,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渡过黄河,然后他和李弘的主力大军会合,这样汉军至少可以集结二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从正面向我们攻击。所以白马铜坚决要求在云中一带部署十万大军阻击汉军。

双方争执一段时间后,须卜骨都侯的意见逐渐占据下风。汉军有二十万大军,而胡族联军想尽一切办法也就勉强凑齐了十五万人,在兵力上占据明显劣势,如果再分兵阻敌,极有可能一战而败,但须卜骨都侯是大单于,他的意见不能不尊重。拓跋锋后来想了个折中的主意。在徐荣没有渡过黄河会合李弘的大军之前,须卜骨都侯和旭葵率六万大军沿黄河数座城池和阴山各处要隘设下重兵,以防不测。一旦汉军二十万大军全部聚集到了云中一带,驻守五原各城的军队则飞赴云中战场集结,以最强悍的兵力迎战汉军。

这个计策随即得到了众人的同意。

须卜骨都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向河阴、美稷一带派出了大量匈奴斥候。不久,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消息充分证明他的判断是错误的。徐荣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沙南城准备渡河进入云中郡会合李弘了,而汉军在河阴城和羽带原所建的两座汉军大营里各自只有五千兵,根本就是虚张声势,至于运到两座大营里的粮草辎重更是一场骗局。有匈奴斥候冒充民夫混进运粮队伍里惊奇地发现民夫们早上把粮草辎重运进营帐,晚上却又把它们拉了出来。两座大营远远看上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其实里面都是空的,除了民夫和一万防守士卒,什么都没有。

汉军这么做的意图显然是为了欺骗胡族联军,诱使他们在五原驻守重兵以减少汉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攻击阻力。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