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底,张燕率五万大军赶到了巨鹿郡的巨鹿城。
张燕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对黑山黄巾军的招抚,他不断派人上山游说黄巾军各部首领。去年一年,黄巾军遭到了重创,先是白绕战死濮阳,接着徐和、吴霸又在东光大败,这沉重打击了黄巾军的士气,一部分黑山黄巾军首领对前途比较悲观,于是带着人马到邯郸受抚了。
一位地位较高的黄巾军首领告诉张燕,由于冀州即将爆发大战,于毒和眭(sui)固打算再次南下兖州会合司马俱,二次北上攻打冀州。今年冀州形势和去年明显不同。北疆军、幽州军和冀州军对垒于甘陵国,李弘、公孙瓒和袁绍要为冀州的归属激烈搏杀。大战过后,三方伤痕累累,黄巾军可以渔翁得利,趁机北上占据河北之地为发展根基。
张燕闻讯后,急忙派出斥候密切注视黑山黄巾军的动向。正月底,于毒、眭固集结了近十万黄巾军向魏郡的东南方向攻击。由于袁绍的大军被公孙瓒牵制,无法回援阻击,眼睁睁地看着黄巾军占据了黎阳。
“二月下到三月初,黄河要解冻开河,黄巾军将顺利渡河进入兖州东郡,和司马俱会合。”张燕说道,“如果我们在三月前后集中全部兵力击败了公孙瓒,随即面临一个难题,我们是继续追杀公孙瓒,任由黄巾军渡河北上,还是放弃追杀公孙瓒,转而和黄巾军交战?”
无论北疆军继续追杀公孙瓒还是攻击黄巾军,都面临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艰难处境。这个时候如果袁绍趁火打劫,北疆军就要三面受敌,形势将非常危急。
张燕担心的不是打仗。打仗,对北疆军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比这更难打的仗都打了。张燕担心的是冀州的郡县和百姓。这仗一打,烽火连天,冀州十有八九要毁了,冀州百姓也要遭殃。北疆急需一个稳定、富裕、完整的冀州,而不是一片废墟,几百万无家可归的流民。
=
李弘拒绝了当地官吏的邀请,于城外扎下大营。他和张燕商讨了很长时间,两人一致认为袁绍故意给黑山黄巾军让出南下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诱使黄巾军北上打冀州,继而摧毁冀州。
“袁绍不是在拯救社稷,而是在败亡社稷。”李弘愤怒地说道,“袁绍是条忘恩负义的狼。大汉国给了他袁家无数的荣耀和富贵,他不感恩图报,忠心报国,却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张燕冷笑道:“在他的眼里,败亡社稷的是你,祸乱国家的也是你,你就是一头血腥残忍的豹子,他恨不得把你剥皮抽筋。冀州算什么?数百位冀州百姓又算什么?和大汉社稷比起来,和大汉五千万生灵比起来,这一州之地,几百万口性命,算个屁啊。”
“这大概就是士人所谓的‘舍小利而顾大利’吧?”李弘嘲讽道,“早在袁绍举兵讨董的时候,他就这么说了。”
“我看,这个‘大利’不是我大汉之利,而是他袁绍之利。”张燕恨恨说道,“杀了此人,天下可安。”
“杀袁绍?”李弘想了想,又看看张燕,“你的意思是……”
“先联公孙瓒杀了袁绍,然后再挡住黄巾军的北上。”张燕大声说道,“我们宁愿和公孙瓒平分冀州,也不愿亲手毁了冀州。”
=
李弘顿时明白了张燕的心思。张燕亲自赶到瘿陶城来迎接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黄巾军的利益。张燕不愿意看到黄巾军自相残杀。
如果按既定策略进行攻击,四月前后,北疆军势必要两线作战。一部分军队要和渡河北上的黄巾军展开激烈交锋。虽然李弘答应过张燕和黄巾系将领,绝对不让他们去攻打黄巾军,但在黄巾军主动攻击他们的情况下,这个承诺就没有意义了。不打也得打,否则就被黄巾军杀了。
李弘和公孙瓒如果言和,冀州没有大战,黄巾军无机可趁,自然不会北上。这时黑山黄巾军和青州黄巾军为了生存,只好以泰山中心,打下一片地盘。两支黄巾军会合后,实力大增,生存绝对不会有问题。
此计符合黄巾军的利益,也符合公孙瓒的利益,但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损害了北疆的利益,无助于拯救社稷的大业。
黄巾军没有了北上夺取冀州的指望,只好一心一意在兖、青、徐一带求发展,实力会越来越大。公孙瓒得到了巩固实力的时间和地盘,将来绝不会满足于半个冀州。袁绍更不能杀。袁绍一死,袁阀的分裂也就不存在了,袁绍的实力随即归了袁术。袁术一人独大,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
张燕似乎有点心虚,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没有做出更详细的解释。他静静地坐在一边,等待着李弘的回答。
=
李弘沉默良久。他觉得还是解释清楚为好。张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情有轻重,个人感情不能带到这种事关社稷振兴的大事里。
李弘随即把联合公孙瓒诛杀袁绍、抵御黄巾军北上的后果做了一番分析。所有势力都强大了,唯独朝廷和北疆陷入了困境。“如果将来董卓、袁术和公孙瓒联手攻打北疆,我们怎么办?谁来帮助我们?青州的黄巾军会帮助我们吗?”
李弘拍拍张燕的肩膀,郑重地说道:“社稷稳定了,中兴了,大汉强大了,百姓才能过上安宁富足的日子。现在任何一方势力的强大,都意味着更多的战乱、贫穷和死亡,都会给朝廷振兴大业造成巨大的阻力。飞燕兄,这也是‘舍小利而顾大利’的事,难道你不理解?”
张燕轻轻叹了一口气。
当他看到李弘披散着头发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提议会遭到拒绝。李弘杀机已动,心意已决。公孙瓒也好,袁绍也好,黄巾军也好,他都要杀之而后快,再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