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崇祯上吊处 > 第130章 只许胜不能败(第2页)

第130章 只许胜不能败(第2页)

对此,崇祯皇帝也是头疼。

辽东建虏要是乖乖待在辽东的话,他肯定领兵沿着运河南下的。但是如今,他不想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方被建虏给破坏了。

别人可能不怎么重视建虏,觉得建虏只是捞一把就走;但是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来说,绝对是最重视建虏,知道建虏一直有觊觎九州的念头。

();()  因此,权衡之下,崇祯皇帝才选择先北上返京。这不,他就对周遇吉说道:“朕已经传旨给京师,让南边先走海运缓解一二。”

崇祯年间,特别是后期之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老是出问题,流贼四起,不时威胁京杭大运河,因此,专门设有漕运总督负责漕运这事。

不过也有人曾提出过,用海运来缓解漕运压力。但是这个时代,北方人对大海的恐惧不是南方人能想象的。廷意的结果,还是没采用海运之策。

不过崇祯皇帝不是别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海运,就算有海船可能会出事,这事情也是要做起来的。

说完这个之后,崇祯皇帝便宣布道:“各军休整一天,后天集结班师!”

“末将遵命!”周遇吉等人,一起出列,齐声回奏。

魏师贞等人,可是二月随驾从京师出征,如今已经到了五月,能凯旋回京师,自然是很高兴的。

回京师之后,还要论功行赏,还有一波封赏的。

消息传出,太原便震动了。

等到第三天大军出发的时候,不止是太原,包括周边的百姓全都赶来送行。

沿着京营北上的道路两边,全都跪满了晋中地区的百姓。

没有这支军队,没有皇帝亲自领军前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死于这次李贼引发的饥荒。

有皇帝领军在太原坐镇,几乎是夜不拾遗,完全是太平年间一样,这让经历乱世的这些百姓,感到格外的珍惜。

皇帝领军要走,他们舍不得,但是也知道,他们阻止不了皇帝要走。

晋中的百姓,刚经历过饥荒,不要说鸡蛋什么的,根本就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他们送行的时候,唯有以跪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连绵十几里的官道两边,男女老少皆是恭敬跪送。

京营将士,行走在他们中间,看着这一幕,心中都是非常感慨。以前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兵的,何以受过如此对待!

人心都是肉长的,能被百姓拥护,谁能不自豪!

从将军到普通军卒,从男兵到女兵,全都昂首挺胸,为身为如此受百姓拥戴的京营一员而自豪。

崇祯皇帝这边,则是吩咐前来送行的地方文武官员,对为首的卫景瑗交代道:“朕把晋中交给卿等,须得认真治理,急民之所急,解决民之困境。如有困难,无论是天灾,又或是贼军大举入侵,如地方无力解决,皆可急报于朕,无须任何顾虑!”

此时的卫景瑗已经养好了腿病,领着手下跪送皇帝,连忙回应道:“微臣遵旨!”

崇祯皇帝相信卫景瑗的能力,也不再多话,当即翻身上马,在一众锦衣卫校尉的簇拥下,踏上了下一个征途。

他没有叫卫景瑗他们不用跪,也没有劝沿途跪送的百姓不用跪。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十七世纪,跪礼虽重,他是皇帝能承受的。也是因为跪礼,方能表达这方百姓的感情,如此,便让他们跪便是了。能回应这份跪礼的,便是早日平定天下的动乱,还他们一个太平!

从晋中再次出征,崇祯皇帝所率领的京营,又一次扩大了。驻守真定的贺珍,也奉旨押送后续的粮草到了晋中,真定那边的防务,自然也移交给新建地方军队。他所领的骑军两千,步军三千已经归队。

如今,崇祯皇帝的手下,已经有骑军一万三千骑,步军三万九千,合计马步军五万二千。

多么?绝对不多,但是比起刚从京师离开时候只有万余骑军来说,已经翻了好几倍了。打仗,就要越打越多才好。越打越少的话,再精锐的军队都经不起消耗。

这次他选择班师的路线是过雁门关到大同,再到宣府,最终返回京师。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崇祯皇帝是要核实下宣大防线的军备情况,以及农耕情况。这里是当作根据地来经营的,他不希望出任何问题影响根据地的建设。

等崇祯皇帝领军快要到代州的时候,忽然就收到了太原卫景瑗派来的信使急递。

一开始,崇祯皇帝还以为他刚领军离开,李自成的军队就打来了。因此,他连忙拆开奏章看了起来。

结果,这一看之下,他都有点无语。

原来,卫景瑗在奏章中说,李贼控制的晋南地区,不断地有百姓和军卒逃到晋中来,并且这几天越来越多。对于百姓,卫景瑗都安排了,但是对于那些李贼的逃卒,这是算造反的,他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便只能请示皇帝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之前让京营将士连续三天讨论忠烈堂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就迅速传开,很快就被人传到晋中各地,甚至向晋北和晋南传去。

晋北那边,是事先知道有这个事情的,但是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怎么样了,此时听闻了这个事情,顿时就没有疑虑忠烈堂到底有没有的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