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中暖意褪了少许。
静默之间,老太师再一次道出了心头疑惑:“其实这些事,太后娘娘来着手办,那更是轻而易举。”
苏探微沉默,片刻后,挑唇:“在这个位置上,她的举动早已经被人四面不透风地盯住了,哪怕事情做得再小心,也会被有心之人察觉。何况——看不见的敌人在暗处,她和英儿不能有一点风险。”
老太师点点头,“也是。朝纲难振,大业已不能再失去一位太后了。”
“师父,别告诉她,我来的目的。”
天色不早,他将纸一卷揣入怀中,向檐廊下拾起了自己的蓑衣,披戴身上,举上纸伞,不等老太师将新的雨具取来,只见他的背影如烟气般消失在了雨水深处。
转瞬不见。
老太师叹了口气,回身将雨具放回去。
列缺霹雳,耀目的闪电白光灼过,照亮了太师微蜷的身板。弯腰之际,訇然的炸雷在耳蜗间裂开,他手骤松,福至心灵地回过头。
檐下的积水几乎没过人的脚踝,蹚水而来的人,身披漆黑的雨衣,连兜帽乌压压地罩落其下的脸庞。
老太师心神一动。
惊雷刺破,电光如昼。照亮了黑色兜帽底下线条冷冽的苍白下颌,和印着淡淡嫣红的脂膏的双唇。
*
暖阁里,翠袖将沉香捻燃,让太后娘娘能靠着熏笼烤烤脚丫。
虽然时已夏季,但雨水丰沛,加上今年反常的气候,还是沁凉无比。
白昼眼看着愈来愈长,姜月见除了在太和殿陪伴楚翊处置国政之外,得闲的功夫也愈来愈长,她百无聊赖,让玉环将拓本拿来,她要临摹字迹。
姜月见在国公府时没读过多少书,字迹更得不到训练,是成年以后步入楚珩的后宫,才终于有空练习书法,可惜笔已成势,要扭过劲头来很难,她就跟蛮牛似的不开窍。
虽然有傅银钏那么个闺中损友,一向互相挤兑着,可她心里,是真的极其羡慕傅银钏那手工整漂亮的簪花小楷。
傅银钏知道娘娘介怀这事儿,可没少刺激她,说她就算练上八百年,只怕也照旧老模样,不成气候。
人说来奇怪,她就与傅银钏合得来,可偏偏还要在暗地里较劲。
为此,姜月见还摒弃了女子都练习的小楷,转而学习飞白书。
楚珩就是现成的书法家,陛下空闲时偶尔也兴致高昂,提笔练书,他的字迹传出去让翰林学士也夸得是“一字千金”。有一年执鞭东海,封禅泰山,陛下他老人家一高兴,便提剑在海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一幅力足千钧的真迹。
礁石无可搬动,一直留在那儿,一块普普通通的礁石,屹立海边已有数千年,默默无名,但配上陛下的如椽大笔,便俨然成了一块名胜。那上头的字,也随之传出了无数拓本。
太后此刻伏案执笔,临摹的就是这幅《沧澜篇》。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数年过去,被她无数次翻阅的拓本,已逐渐剥离了浅白的木浆,染上了些微淡黄。
雷鸣激烈,雨声嘈杂。
足踏数十阶雨水,苏探微步入暖阁,将蓑衣解落,正巧,姜月见从书卷间埋下的螓首抬起。
她的眉梢染上笑意:“罗汉床上的熏笼还是热的,过来取取暖,别着了凉。”
他沉默地依言走了过去,将沾染雨水和泥泞的一双皮履留在外间,只着了雪白的长袜,踩在绯红毛绒的簇花软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轻悄悄的。
他十分听话,自己便将双靠向了熏笼,热气一点点挥发出来,将他的掌心笼上温度。
姜月见就爱看他从命如流、逆来顺受的模样,抿唇轻笑:“去了哪儿?”
苏探微看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