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还有当年评委和网友对作品的解读。
A:立意深远,表现深刻,把当下现代人的心态溶于作品……
B:看了后感触很深,上面的火山就像是对外的我,沉默地迸发热情,但其实我已经濒临爆发,我在内耗着沉入深海,没有希望没有光。
桥西看着面前的这幅长宽两米的巨大画作,莫名就觉得有些鼻酸。
这是原主高中参赛的作品,从时间推算,这是原主妈妈去世后的第一年。
这是原主绝望地在向外界求救,希望有人能拉他一把。
“这是你的作品吧。”沈修诚用的是肯定句。
和程老师沟通的过程,给他展示了桥西很多的作品,也包括他曾经在INAD的获奖作品。
这幅画和他以往的画风差距很大,就连颜色也是少有的选择了渐变,而不是往日的色彩碰撞。
即便是不懂艺术的沈修诚,看到这些作品,也能感觉到内心收到的冲击。
“很棒的作品!”
桥西偏头,对上沈修诚的眼睛,弯了弯眼睛:“也许吧。”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看着那副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幅画。”沈修诚突然出声。
“嗯?”桥西歪头,“什么意思?”
“第一次是在你家,”沈修诚的眼睛盯着,说着那段经历,“那会儿这幅画只完成了一半。”
那个时候,他去拜访桥南,无意间看到画室里的这幅画。
不过那个时候,这画只画了一半,不是完成度的一半,而是画纸的一半。
画上的火山在右边,而左边是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海。
而他看到的就是有火山的右边,在画纸的中间,是整齐的分割线,左边是一面白纸。
看到右边的时候,他只觉得很压抑。
只是他没想到最后左边的情景会是这样的,就好像大海里迎来了一束光。
桥西微怔,重新看向那副画。
细看之下,确实,左边的颜色与右边有非常细微的差距。
原主是经历了什么吗?
逛了一早上,桥西才把一楼的作品堪堪看完。
下午的安排是去W国的艺术皇家学院,对于这个地方,沈修诚表示不太理解。
为什么要去逛大学?
桥西自然不能说自己夹带私货,只能含糊说,想要参观一下国外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