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乾隆四十八年地契 > 第七百八十九章 江南倏忽风波起(第1页)

第七百八十九章 江南倏忽风波起(第1页)

李睿的回信里虽然谈不上有什么侮辱之词,可字里行间的语气却是生冷强硬。时间、地点直接给定好了,而且还是过时不候。

嘉庆对此只能暗生闷气,当下最要紧的就是确定谈判的人选。而且此去不光是谈判,还要代自己前往盛京拜谒皇陵。

其实人选他早就想好了,排在首位的就是仪亲王颙璇。

说实在的,颙璇在和珅作乱当日的表现,令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日沉湎酒色、性行乖戾的皇子,居然有如此魄力和手腕。很明显,颙璇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都是韬光养晦装出来的。

能在人心惶惶混乱之际,以皇子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杖杀数名太监,迅速稳定了紫禁城内的秩序;敢于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强行启用军机处印信调兵护驾。

虽然事后颙璇上了请罪折子,并且除了按制进宫到乾隆柩前哭灵,其他时间都是闭门不出,可嘉庆对这个年长14岁的哥哥还是起了忌惮之心。他曾扪心自问,当时要是自己在场,未必能像颙璇一般雷厉风行。

嘉庆仓促继位后,兄弟俩曾进行过一次私下谈话。在确定了颙璇没有野心后,嘉庆随即下旨晋封其为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

排在第二位的,是42岁的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松筠,此人曾任库伦办事大臣,和沙俄方面就贸易中断的事进行了多年谈判,不落下风,深得乾隆嘉许。

第三个是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富俊。此人是蒙古正黄旗,今年45岁。他是乾隆四十四年的翻译进士,曾在理藩院呆了好些年。

清代的翻译进士是一个特殊群体,源于清初的八旗科考,设立于雍正初年,只允许八旗满洲、蒙古士子参加,也是童、乡、会试三级科考体制。

因为满人汉化严重,通晓满语的人才稀缺,再加上考试的内容都是满蒙文,导致翻译科举每届取中的人很少,多的时候三四十人,少的只有十几个。

翻译进士通常都会得到重用。一般会派往理藩院磨炼几年,然后再进入内阁,成为内阁中书或贴写中书,负责用满蒙文字抄录内阁档案;之后就会被派为驻外的办事大臣、驻防将军、尚书,甚至高居内阁大学士。

最后一人则是兵部侍郎玉保。此人今年也是42岁,正黄旗,而且还是乾隆四十六年的进士,在军事上很有见解。

看出来没有?嘉庆找的人都是年富力强的满蒙大臣,一个汉人也没有。现在他除了朱珪、董诰、王杰、刘墉等寥寥数人,基本上已经不信任其他汉人大臣了。现在各地的封疆大吏即便有汉人,那也是出自八旗汉军。

这事其实很简单,满清要西逃,能舍家抛业的跟着走的汉臣有几个?与其相信这些人,还不如相信老母猪会上树。

就像礼部尚书纪晓岚,虽然他年届七十,每天仍能吃十几斤肉,而且体力还挺不错,可河间纪家能跟着朝廷举族西迁吗?

再有就是刘墉。嘉庆固然不怀疑刘墉本人的忠心,可诸城刘氏家族呢?前不久尚虞备用处接到从山东发回的密报上说,北海军拿下青州府后第一批接见的地方士绅里,就有刘家的人。

乾隆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对嘉庆语重心长的提及,一定不要忘了八旗满洲才是国家根本,谨防汉人阴柔狡奸积习浸淫。汉人可以用,但要有制衡,要时刻提放。

清廷很清楚赵新那个“前明赵王”的称号是多么的荒诞不羁,可这个名义对汉人,尤其是对江南士林的影响力还是很大。归根结底,就是汪中那些人不断地替他鼓吹背书,还到处散布流言。

好吧,一想到汪中、刘台拱、洪亮吉、江藩他们八个,嘉庆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如今又加上了袁枚和赵翼。

九月中旬的时候,江苏按察使布颜在密折里奏报的一件事引起了嘉庆的高度警觉,那就是袁枚和赵翼在去年的七八月间居然同时消失了一段时间。

虽然后来袁枚对外宣称和赵翼携弟子同游黄山,可奇怪的是,两人都到了黄山,却没去歙县拜访赋闲在家的曹文埴。就算袁枚不喜曹文埴为人,可赵翼却是曾和曹文埴在翰林院一起共过事,没道理都到了人家地盘不去看一下的。

再有,袁枚的几个弟子从那之后就再没露面。比如已故潞安知府孙镐的儿子孙原湘、以及他那个以诗画着称的妻子席佩兰。布颜派手下暗中调查过,不管是在昭文(常熟)还是江宁,都没有孙原湘的消息,而老家歙县更是好多年都没回去了。

联想到去年北海镇八月开办科举,嘉庆断定,袁、赵二人十有八九是去了北海镇,而他们的几个学生肯定参加了北海镇的科举。

震怒之下的嘉庆先是召见了定亲王绵恩,经过一番商议,命其携钦差圣旨和王命旗牌乔装南下,随后又给两江总督福宁和江苏按察使布颜下了四百里加急密旨。他给绵恩的命令是,只要袁枚和赵翼勾结北海镇查证属实,直接将两人软禁,听候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嘉庆做出软禁的决定是经过了反复考虑的。

他早就听说袁枚的小仓山随园终日宾客不绝,不是士林就是官场中人;而赵翼是扬州安定书院的教授,同僚友人弟子遍布官场。

将两人锁拿下狱,搞不好会令整个江南士林动荡;而且一旦消息传到赵新那里,以他的性子,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当年扬州府前脚抓了焦循和钟怀,后脚就有人来劫狱,搞的清廷大失颜面。

问题是放任这两人继续搞风搅雨也不行。如今清廷在江宁和镇江驻防的八旗甲兵合起来有六千多人,再算上笔帖式、家属、奴仆,林林总总就是小四万人。万一哪天这帮人和北海军来个里应外合,这些八旗兵和家属就悲剧了,怕不是要血流成河,积尸如山。

北海军不杀八旗俘虏嘉庆是知道的,可他也深知当年入关时清军在江南犯下的那些事。再有就是这些年搞的文字狱,杀的江南士林人头滚滚,无数人家破人亡,其中就包括赵新的那个老婆。

实际上清廷之所以还在长江以南保留着数万八旗甲兵,就是为了保证南方的赋税和漕米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让西逃后的朝廷家底更厚实。此外北海军要是从沿海进攻,各地驻防八旗会立刻登上早就准备的船只进入两湖和四川,来个战略大撤退。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初一,黄昏时分,两江总督衙署西花厅书房。

“奴才福宁(布颜)恭请圣安!”

“圣躬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