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 第358章 错觉(第1页)

第358章 错觉(第1页)

,,,!

;就在刚才,朱英提出,趁着过年之喜,由群英商会兴建学堂三十六所,用于十岁左右儿童的启蒙教育。

最为关键的是,免费!

不仅免收束脩,也就是学费,还可每天午时,供应一餐吃食。

学堂不分男女,不问出身,凡是年岁差不多者,皆可入学。

这也就是意味着,哪怕是没有户籍的流民之子,亦或是本身就是流民乞丐的,只要年岁相差不大,就能直接到这里上学。

其中还有一些奖学金,也就是学习成绩优异者,亦可获得学堂颁发的钱财,亦或是实物为奖励。

奖学金什么放在一边。

单单就是不收束脩这一点,就会让不知多少人带着孩子前去了,更何况还有一口膳食,这可是大大的减少家里的负担。

账要怎么算?

在这个年头,大明初立之际,官府这边,都是鼓励生育的。

而哪怕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一般家中都有数子数女。

这年头小孩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行,没后世那么多讲究,加上夭折的多,即便是皇室也无法避免夭折这种现象的发生,更别提民间了。

所以那就是不停的生,尤其是儿子多,那就代表自家劳动力多。

在古代,儿子多,走出去说话更硬气,腰杆都要更挺直一些。

譬如你加有子三人,邻居家有子一人。

这邻里之间,在水田之上,避免不了产生一些矛盾,如水怎么灌溉等等诸多事情。

一旦发生争执,叫上三个儿子往那一站,对面只能悻悻离去。

若是相反,带着委屈和不爽的,就变成了自己。

这才是真正真实写照。

而朱英提出一顿吃食后,这些百姓家里的孩子,相当于全部都由朱英来养了。

因为在多数人看来,小孩子胃口小,吃一顿也就够了。

尤其是女孩子。

按理说这是一个好事。

毕竟这钱也不是由户部出,也不是由内帑出,完全由群英商会来承担。

从外层面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造福于民。

怎就让朱英冷眼旁观,朱元璋大发雷霆,直接问斩呢。

因有人站出来反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英这种开民智的行为,触及到了现在所有读书人的利益。

这个读书人,是包括文武百官,勋贵地主,乡绅富商。

唯一没有包含的,就是最为底层的黎民百姓。

尤其是翰林院,意见当是最大的,他们把守着学习的通道,高深的知识想要学习,就只能是国子监,翰林院。

其他地方,只有最为普通的经义流传。

转过来说,翰林院和国子监的根本,就在于科举上面。

那种乡下百姓中状元之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政治思想,便是《四书》、《春秋》、《诗经》等典籍的内容与理解,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他们才知道。

这么一来,等于是为官的上升渠道,被所谓的少部分读书人所掌控。

什么寒门贵子,那都是小说里面的。

蒙元清洗天下,让这中原王朝,再没有了所谓的千年世家,但依旧是宗族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