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七年,五月初一。
洛阳城,紫微宫。
殷无咎在含元殿审阅朝廷财政的各项收支,御前案桌摆满朝廷公文。
虽然宰相们早已处理完毕,但是仍然需要呈给殷无咎进行审阅。
大夏财政属于量入为出,朝廷根据实际收入来决定支出限度。
即是去年财政收入多少,今年朝廷才能决定支出多少,在财务上强调合理规划,确保每年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和寅吃卯粮。
殷无咎坐在皇位上审阅文书,他不禁有些唉声叹气说道:“哎,薛嵩上奏要求组建十万平州军,每年又是一笔巨大的军费开支,就是不知平州各郡能够截留多少钱粮。”
“今年开春大夏朝廷组织上百万汉家百姓移民平州各郡,只需再过年后,朝鲜半岛便能初步消化下来,届时再也不用担心新罗叛军卷土重来。”
为了能够彻底把新罗故地消化掉,殷无咎指示平州节度使薛嵩在当地实施汉化改革,全面推行汉家文化以及大夏政令。
平州节度使薛嵩按照殷无咎的指示,他在新罗故地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凡是懂得汉语一律视为汉家儿郎,享有各种免税优待,至于不懂汉语则是贬为胡人番户。
胡人番户不仅需要承担大量赋税,还不能在大夏帝国当兵做官。
这套政策帮助汉家文化快速传播,新罗遗民纷纷穿起汉家衣冠,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只有这样才不会遭到歧视。
就在殷无咎审阅朝廷文书的时候,右仆射郑珣瑜拿着前线捷报来到含元殿,他一脸兴奋万分说道:“陛下,大喜啊!”
“看你高兴成这副模样,朕都能猜到肯定是李光弼在前线打了大胜仗!”
殷无咎还以为只是取得大捷而已,他招呼着郑珣瑜把捷报拿过来。
“陛下请看!”
郑珣瑜呈上捷报文书交给殷无咎。
殷无咎伸手接过捷报文书,他仔细翻阅起来,随即一脸不可思议说道:“李光弼真是厉害,仅凭三万偏师便能灭亡渤海,一战俘虏渤海国王大钦茂!”
“陛下,李光弼要求发兵增援,不知您对后续有哪些安排?”
郑珣瑜想要听听皇帝陛下有何意见。
殷无咎摇了摇头苦笑道:“既然李萼和郭子仪两人已经派兵前去支援,那就只能把渤海国交给李光弼全权处理。”
“朕准备把渤海国设为渤州,委任李光弼为渤州节度使,其弟李光进为渤州节度副使,命令他们兄弟两人攻城略地。”
因为渤海国还没完全投降,所以殷无咎选择放权李光弼,毕竟这地盘是他打下来的,那么交给他去经营自然最好。
郑珣瑜觉得委任李光弼经营渤海有点大材小用,他随即上书建议说道:“陛下,何不让他兼任室韦、黑水两府经略使,这样也可以加速兼并室韦和黑水靺鞨。”
盛唐时期,李隆基为了避免渤海国成为东北霸主,他在室韦族聚居的大兴安岭设置室韦都督府,而后又在渤海国之北的黑水靺鞨设置黑水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