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宋应星被崇祯紧急加了个,五品翰林院编修的职衔。
还有大明皇家科学院,副院长的实职傍身。
可宋应星轮到突发时刻的时候,还是显得权威性不够。
压不住下面这群文官二代,武官二代,与国同休的勋贵不知多少代。
还有那阴阳怪气的小太监们。
一时间,充满祥和气息的内书堂大教室,变成了热闹十足的菜市口。
宋应星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说道。
“怎么会这样?
陛下来了,可怎生是好?”
内书堂里面的打架的声音,实在太大。
把附近槐树松树上的喜鹊,给惊吓得飞了起来。
这些喜鹊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司礼监的上空到处乱窜。
还不停的叽叽喳喳叫着,骂的相当难听。
看来谁被打扰,不能回家,都会心情不好的。
“看看天上,那么多喜鹊。
一直叫个不停,飞个不停。
还不肯落树上。
众位爱卿大伴,这可是喜鹊给朕报喜啊。
这也算是你们某些人,所说的天降祥瑞啊。
哈哈哈。”
这是崇祯皇帝的声音。
此刻的他带着亲信大臣们,正漫步在十八棵槐树附近。
目的地就是司礼监内书堂。
随着受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内书堂越发狭窄逼仄。
这还是李国桢的功劳。
崇祯皇帝年前,借着李国桢犯错这个由头,把勋贵们的嫡子庶子,全都撵到内书堂读书。
勋贵们对于这样亲近圣上的机会,自然是拍手叫好。
他们并不理解崇祯此举的深意,崇祯更是懒得解释。
只是当崇祯想让勋贵府上的小姐妹们,也进宫读书的时候。
这些勋贵脸上的表情,立刻就和便秘一样了。
他们没说愿意,也没说不愿意,就是支支吾吾,一言难尽的样子。
后来崇祯自己明白过来。
这勋贵家的适龄女子进了宫,不就是选秀嘛。
说是读书,进了宫可就说不清了。
后来崇祯也就没有,提这件事情。
过了年,外面辽东镇和东江镇又来了几个年轻将领,进了内书堂当旁听生。
这些人都是悍将,崇祯皇帝指明让他们参加武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