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来二去,他就和这位观众聊得多了些,甚至好奇地去查询对方的ID是什么意思,猜测可能是加缪《局外人》的法文原名“L’étranger”。
他询问对方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这位观众说因为名字中不能出现特殊字符,只好写成这样。
文清让便顺势问:你喜欢加缪吗?
他们聊了一些关于文学的话题,文清让由此发现自己与对方有很多共同喜好。
那时文清让的演出不算多,LEtranger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场,并在结束后发来用心写下的观后感。
文清让也曾猜测过,那几位SD的观众中会不会有LEtranger。但这念头转瞬即逝,他不愿打破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他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性别,年龄,联结他们的仅仅是剧场,但好像又不只是剧场。在文清让的潜意识里,对方是自己素昧谋面的朋友。
某一场演出当晚忽降暴雨,票原本也没卖出去多少,又遇到恶劣天气,连拿赠票的人都不愿意来。最后文清让在台下只有个位数观众的情况下,演完了整场。
结束后演职人员们一时半会回不去,就在附近挑了家饭店等雨停。
在场好几个人都是文清让的同学或校友,席间聊起行业前景,一片唉声叹气,有人说自己演完这个月就要转行另谋出路了。
文清让带着一身水汽回到住处时,已经是后半夜。他有些睡不着,洗漱过后躺在床上点开微博,看到LEtranger两个多小时前发来的私信。
【@LEtranger:今晚雨下得好大,你顺利到家了吗?】
他这才想起,对方今晚或许也来看了剧。文清让回复说到了,又问对方回去没有,转念一想,这个时间,大约是已经睡了。
但对话框很快弹出新消息,LEtranger说自己到家了,睡不着在看书,又发来一张书页照片。文清让一眼看到黑塞的两句诗:「被白昼关闭的,由梦来送与我们」。
文清让轻轻笑了笑,怎么对方和自己连失眠都如此同步。他回复:【我也很喜欢这首诗】
他们聊了一会,LEtranger问他怎么还不休息。
人在深夜时会变得脆弱,也更加容易敞开心扉。于是文清让打了一段话,大意是对演音乐剧这件事产生了动摇,这一行或许并不适合自己。
后来文清让反复回想,哪怕自己把对方当朋友,也不该对观众说出这番话。
如果是三十几岁的年纪,他绝不会有类似欠考虑的行为,但在当时,他被一种想倾吐心事的冲动驱使着,没有顾虑那么多。
那边迟迟未回复,久到文清让以为对方睡着了,刚准备放下手机,看到新消息:
【@LEtranger: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你的演出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力量】
【@LEtranger:说不定你在无意中救过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