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太后同人 >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第1页)

>

说心里话,已经将濠镜澳当成了家的葡萄牙商人自然是不愿离开濠镜澳,前往蓬莱港、或月港的,只是鉴于法兰西、葡萄牙两国的关系并不那么融洽,所以大部分的葡萄牙人还是选择前往蓬莱、月港这两个目前对外开放的港口安家置业,只余了少数人留在了濠镜澳。

法兰西人以一年八千万两白银的价格‘得’了濠镜澳后,继续开放建设濠镜澳,以濠镜澳为中转站,开始了与大明以及东方各国互通有无。

说起来东方的确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不说大明,单说一个印度,就可以用黄金遍地来形容,而这也是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将印象视为肉~禁的最主要原因。

扯远了,咱们接着说大明。不得不说,杨太后扶大厦将倾,虽说如今后金十年内无力难侵,而大明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国力日益高涨,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不少的隐患。杨太后认为最大的隐患就是,大明其实很有钱,衣食住行处处可见其财富。而问题是,大明大部分的钱财并不是在百姓的手中,而是集中在了商贾巨户、有权有势的士大夫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藏富于民的说法。

要知道明之一代的士大夫是最奇葩,也最贪婪、只进不出的货,要他们做事尚且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论,可一旦涉及钱财的问题,杨太后相信她一定也会遭遇历史上崇祯帝让群臣捐款、群臣却一毛不拔、纷纷哭穷的情况,所以杨太后一直都在思索正确掏空士大夫们口袋的法子,总不能总靠着抄家、以及丰厚的商业税来丰盈国库吧。

要知道这些钱是不少,但堪堪够每年朝廷百官的俸禄和各地驻军以及辽东守军的粮饷,一旦遭遇大规模的灾害,财政就见了赤、不怎么周转得过来,所以另开源流增加财政收入那是必不可少的。

朱慈燐之所以租借濠镜澳,除了是因为本身爱钱外,也有收回濠镜澳后、所收年税估计连八千万白银的十分之一也达不到的原因,更别提上下官员还会从中吃一些,最后收到的年税银就更少了,所以这才是朱慈燐在杨太后的默许下、租借濠镜澳的最主要原因。在爱钱的朱慈燐看来,从这些五颜六色的鬼佬手中捞钱,可比他手底下这些将钱袋子捂得死死的官员们和商贾巨户手中容易多了。

哼哼,现在就让你们先赚点银子,等将来,朕一定要让你们把赚的,全给朕吐出来。要知道,太阳所照之处、皆是朕的领土……

穿着小小龙袍,如同明黄团子一样的朱慈燐负手望着暖阁墙上所挂的那副巨大、精致的全球地图,握爪,再次肯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立下的雄心壮志。

全世界的土地都是朕的!

嗯,朕就是这么厉害!

朱慈燐满意的点了点小脑袋,然后理了理衣摆,负着手、抬头挺胸的出了暖阁,往乾清宫正殿慢慢的走去。

“咦,王公,母后呢”

正在指挥太监将捧着的奏折放好的王体乾赶紧回话道:“回禀陛下,太后娘娘去了慈庆宫,想来不一会儿就回来,不知陛下是先批阅奏折还是等着太后娘娘回来了,再一起批阅奏折!”

“…………”

朱慈燐--,朕今天能不批阅奏折吗!明明其他朝代、太后摄政时,都会不拘幼帝玩乐,怎么到了他这,玩乐可以,但必须在是处理完了每日正事后。讲真,有个工作狂属性的亲妈不是最悲催的,悲催的是这亲妈一心也要将你培养成工作狂!

“朕先批着等母后回来。”

朱慈燐默默的抹了一把心酸泪,忍着满腹的吐槽,生无可恋的坐到了案桌后,一本接着一本、一边用朱笔批阅,一边将重要的奏折单独放到一起,等杨太后回来后,母子俩一起商议解决之策。

朱慈燐等了很久,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左右,杨太后才姗姗的回了乾清宫,对着朱慈燐若有所思的道。

“三郎如今已然十二岁了吧(指虚岁)”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家中死了直系长辈,要守灵的关系,所以更新的时间不充裕~o(╥﹏╥)o

☆、第九十八章

朱慈燐瞪大了眼睛,有些懵懂,显然是在不解自家的母后为何会有此一问。毕竟作为亲妈,杨太后哪会不知道朱慈燐小皇帝的真实年龄呢!

杨太后笑了笑,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道。“刚才哀家和慈安太后说了,等你年满十六(也是指的虚岁),就让你大婚亲政。”

猛然听到这话,朱慈燐下意识就红了耳稍,不怎么好意思的道。“母后,儿臣还小,大婚亲政的事不急。”

或许是有着后世记忆的杨太后教育方法不同,也或许是从小就跟着杨太后、母子俩一起处理政事,朱慈燐对权利倒没怎么看重,想来他和杨太后之间不会发生亲生母子为了权利争锋相对、相残之事。

朱慈燐红了耳稍、任由杨太后调笑几句后,这才甜蜜蜜的笑了笑,将一大堆奏折推到杨太后所坐的大一号的案桌上,谄媚的道。

“母后,这些奏折等你临幸,可等得不耐烦极了。母后有心,就将他们全部批阅完了吧,如此儿臣也能空出时间好接受太傅们的教导!”

“你这张嘴啊,哀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杨太后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却是很快投入到了批阅奏折中。明之一代,六部各领其职,六部尚书有删选奏折、只呈禀重要奏折之权。

而出于对六部官员的不信任,又设了皇帝秘书性质的内阁。只不过内阁官员大多由六部官员兼任,所以自朱慈燐小皇帝一上台,垂帘听政的杨太后由于熟知大明官员的尿性、实在怕了他们将各地天在人祸也当成不太重要的事敷衍以对、不呈报给自己,干脆学雍正帝那般,让内阁官员不管折子厚薄程度,全一起送来、由着她和朱慈燐看过后,再行商议。

如此一来,内阁官员权利受到了牵制,而皇权却得到了很大的稳固。至少,有了情报系统发达的厂卫作为耳目,中枢朝廷的百官的权利又得到了削弱,只要杨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不抽风作死,沿着早就规划好的方向前进、大明定能蓬勃而强大。

杨太后一目十行、很快就将不怎么重要、记载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的奏折挑到一边,末了指着那一堆自己挑拣出来的奏折对着喝茶、明显在发呆神游的朱慈燐小皇帝道。

“瞧瞧礼部的官员可真能干,真真是将‘饿死事小,失杰是大’当成至理名言了。居然连此事也夸耀万分,恨不得让哀家亲口给那白痴似的康家女颁一座贞~洁牌坊”

朱慈燐小皇帝瞄了瞄杨太后的脸色,发觉杨太后似怒似悲,端端是复杂难辨,不免好奇的翻阅那一本少说都有七八页厚度的折子看了起来。

却原来奏折上写道江南桐城有一康姓女乃是商人之女,被父亲许给了贫家之子张京。本也算锦绣良缘,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张京在康姓女还未过门时就死了,未嫁便成了望门寡的康姓女在亲朋的支持下,上吊自杀殉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