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更是直言道:“我还怕立马就要我们做一整辆车呢,万一咱们做的不合人心意,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他把小心思摆在明面上,加上队里的大家也都知道张家的家庭条件,倒也没有人觉得他这话有问题。
很快,四个人都领了顾丰早就准备好的一堆木头和样品零件回去。
约定好,两天后,每个人都要交上来一定数量的成品。
木工作坊就这么简单粗糙地开了起来。
与此同时,扫盲班的进度也没落下。
没过两天,县里副书记提到的教育资源就了下来。
公社的人把东西拿来的时候,看着顾大江的眼神都透着股探究和复杂。
顾大江都没想到,副书记简单说的教育资源,竟然不光有粉笔,还有好些铅笔和本子。
虽然数量不算多,但真的是解了扫盲班的燃眉之急。
要知道,在供销社买铅笔一支还得三分呢。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钱玉梅和公社小学老校长提供的几套教材,扫盲班像模像样得开了起来。
甚至因为有了那些蜂窝煤和棉手套,竟然还吸引了一部分本来根本不想上课学习的人来过来。
好歹来上课,还能蹭上蜂窝煤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热乎乎的,多好。
知青们更是几乎全员都会参与到下了工以后的升级版扫盲班,不光是看初高中教材,也会认真听姜琴说的写作指导。
你还别说,还真让姜琴在扫盲班里现了两个有写作天赋的年轻人。
其中一个还是大队里上了小学就辍学的小姑娘顾晓梅。
她写的句子都非常简单,但就是能用最简单的词汇描写出最朴实生动的乡间生活,描写一碗春天的香椿面,都仿佛能让人闻到香椿的独特香味。
简直神了。
顾晓梅的爹妈知道自己闺女还有这本事的时候都惊呆了。
姜琴告诉她的父母:“不确定这种灵感能延续多久,最近家里不要打扰她,让她好好写,写出了文章送到我那,我帮忙去给报社投稿。”
姜琴没说稿费的事情。
毕竟这还只是她的猜想。
然而,就算是没有稿费的事情,一想到自己闺女的文章能刊登在县日报上,顾晓梅全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顾晓梅奶奶更是摸着自己小孙女的手直言:“诶呀呀,晓梅的文章要是能上报,那都算光宗耀祖了,以后没三十六条腿,咱晓梅可不嫁。”
姜琴闻言,嘴边的笑容一顿。
这要是放在以前,她估计就会直接说出来其中的不适。
然而现在,她看了眼满心欢喜的顾晓梅父母,和根本掩饰不了激动的顾晓梅,心里叹了口气。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用在这里虽然不太恰当,却也没差多少了。
对顾晓梅的家人来说,养了一个姑娘以后就是要嫁出去的,写的文章能上报就跟勤劳能干一样,都是能让顾晓梅嫁得更好的条件。
现在姜琴说什么荣誉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