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大人,真不好骗。”黛玉把账册交给了紫鹃,“也不给人个诬赖的机会。这样子精明,岂不是天下人都骗不了你。”
“我尽量不让人骗到。只是我也不信我不会上当受骗。”达西一本正经地解释。
黛玉瞧着忍不住拿手帕子掩着嘴笑,自己不过是玩笑话,这个达大人倒认真起来了。
达西看了眼放在桌上紫鹃一家的卖身契:“你上回跟我说富贵对织机有兴趣,他若真想学,我可以安排他去英吉利学。”
紫鹃的眼睛亮了:“这下可好,原本我哥哥就想着送姑娘去了西洋再回来。”
“那我就安排下了。”达西欠了欠身,便告辞了。
等达西走了,黛玉想着达西刚才的样儿,又忍不住笑了会儿,才罢。
紫鹃瞧着黛玉,舒了口气,前日宝玉来了,虽说黛玉只哭了那么一下,可赶着今日的事,就怕黛玉又动了旧情。好在达西来了,这么说说倒解开了。
黛玉去把前面拿出来的黄绸裹着的匣子打了开来,露出里面一个同样黄绸封面的奏折,打开了看了看,对紫鹃说:“你让王嬷嬷去趟太师府和梁大人府上,把书和画送去。”
王嬷嬷应着去了。王嬷嬷回来时,王张氏也跟着来了,见了黛玉就说:“哪有你送这么大的礼,太师可说了。”
黛玉笑了:“我还正有事求嫂子呢。”
“什么事求我?”王张氏坐在了炕上,“要是要个花样子还行,要是别的,什么诗呀词呀的,那就免了。”
黛玉把奏折推了过去:“这就是我前些时候说的,先父写的那个有关开甬城海禁的奏折。这也是先父写的最后一个奏折,都没写完,人就走了。”话到最后,眼睛有些酸,忙吸了口气,止住了。
王张氏握着黛玉的手:“可别难过,日后你的好日子多着呢。”
黛玉点头笑了笑:“有嫂子在,我自然好日子多了。”
“你骗谁呀,你去了西洋,哪里还有我什么事,就是达大人的事了。”
“看嫂子说的。”黛玉又推了下奏折,“嫂子还是先看下,能不能给太师。”
王张氏把奏折拿起来,打开来溜了眼,放在了炕桌上:“朝堂上的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可是不懂。你刚才没让王嬷嬷带来,可见是慎重的。有什么话,我替你转告太师。”
黛玉摇了摇头:“嫂子都不懂朝堂上的事,我哪里懂。刚才没让王嬷嬷带去,是老人家糊涂给丢了,知道嫂子会来,所以才留下的。再说,我也怕给太师添了麻烦。”把奏折放进匣里,小心包好,再送到了王张氏面前。
王张氏笑了:“你这是说外道话了,太师哪怕你麻烦。他老人家才看重你呢,不然也不会这么着为你的心操心。好了,这事看来也重要,我也不多待,这就回去了。”
黛玉也不留,送王张氏出去了。
王张氏回了府,先跟太婆婆王老夫人说了。王老夫人一听便说:“既然这么慎重,也别让丫环婆子送过去,你跟我一道去书房吧。”便领着王张氏去了书房,把奏折给了。
王济之瞧了奏折,来回地看了几次:“林姑娘没跟你再说别的?”
王张氏笑了:“没有。她只说她不懂朝堂上的事,还怕随便拿来给老太爷添乱呢。”
“嗯。”王济之把奏折再放好,“让他们给我备轿,我得进宫去面圣。等等,先去请梁构亭来,这事不能拉了他。”
王张氏出去吩咐下人。王老夫人小声地问:“就这么重要?”
“你不懂。”
王老夫人笑了:“好,我不懂,就不待在这了。省得过会儿妨碍你们懂得人说话了。”让丫环扶着走了。
黛玉瞧那奏折送上去两天,也没有个音信,想着怕是没什么用。那时自己太小,也不懂这些,不然也能多问问,兴许现在就有用了。
庵门外突然热闹了起来,远远的传来了人声。
春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悄悄打开了条门缝去看,看了一眼便把门关了上来:“哎呀,外面好多人,好像是公公往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