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毕恭毕敬拿过图纸,却见上面根本就不是什么兵器图纸,而是各式各样的农具器皿。
曲辕犁、筒车等等……
“杨尚书别看了这些器皿,一旦发展起来就是惠及民生之事,朕相信民间对你会多有好评的。”李澈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道:“你呢?”
此时此刻。
用笑里藏刀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臣遵旨。”杨继只能用笑容掩饰心中的愤怒。
工部不用来打造兵器,却用来打造农具?
李澈摆明了就是在防范自己。
目光直视兵部尚书卢坤,李澈道:“卢尚书,此事交给你没问题吧?”
卢坤毅然答道:“臣力保无虞!”
“此外,何人还有奏?”
群臣左顾右盼,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奏。”
“你们没有,朕樱”李澈别有深意一笑,喊了句:“王相。”
王志只觉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站出来道:“臣在。”
李澈不假思索道:“朕思前想后,琢磨一夜,决然允许王相助朕批阅全国大奏折。”
语出惊人,群臣哗然一片。
“皇上忽然要丞相担此重任,究竟意欲何为啊?”
“王相可是皇上的岳丈,皇上能倚重王相,肯定与后宫那位脱不了干系。”
王志虽然受宠若惊,但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于是毅然回绝道:“启禀皇上,臣以为不妥。且不论,批阅奏折乃是为君本分,而且事关全国大事,臣身为臣子更不该僭越,这…”
“王相此言差矣,朕能做此决定,绝不是没有深思熟虑过,而是认为此事非卿不可!”李澈态度坚决,不像是开玩笑。
工部尚书杨继站出来,沉声道:“启禀皇上,臣斗胆恳请皇上个理由,让诸位同僚信服。”
“臣等需要合理解释!”
李澈镇定自若,举例道:“朕认为全国各地奏折数量颇多,皆有轻重缓急之分,倘若朕因为地方事而耽搁军机大事,诸卿认为后果如何?”
“试想,如果有人助朕一臂之力,将这些事大事区分开,会不会更方便朕批阅军机大事?”
“这效率是不是一下子就翻了数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满朝臣子陷入沉寂。
其实,李澈的一点没错。
因为大晋国土面积广,各地上奏的奏折自然是堆积如山,哪怕三日一次早朝,这些奏折也足够压的李澈喘不过气。
倘若,在这关键时刻有人能将大奏折,轻重缓急区分开来。
一来,能增加批阅奏折的效率。
二来,皇帝能第在一时间解决军机大事,老话常,多一分时间就是多一分机会。
究根结底,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臣以为此事可校”卫国公司马徽第一个松口了。
“臣附议。”刑部尚书常染选择跟风。
“臣反对!”
反对的人乃是大理寺少卿,房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