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太玄经原文完整版 > 第十五章 贵己为我(第3页)

第十五章 贵己为我(第3页)

一时间,赵玄思绪驳杂,前世读过的一些佛经道典纷纷涌上心头,致使一种名为“求道”的念头,在心中逐渐凝实。

月凉如水,他站在之前吃饭所在房屋的屋顶,遥望着天上的月光。晚风吹来,衣袂飘飘,在他身上,有一股飘然若仙的气质,悄然而生。

下面房间外,秦红锦、甘宝宝、叶二娘、云中鹤、南海鳄神等人已经相继到来。

南海鳄神手中提着段誉,显然是不知什么时候将其捉住的。

那边木婉清得知段誉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更有“师父”作证,不得不信,一时间接受不了,哪还有心情管段誉的死活?直接夺路而逃,连秦红锦叫她也不应了。

赵玄在房间上目睹了一切,更知道木婉清这一去会被段延庆捉住,但他却依然毫无所动。

上一刻他还在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沾沾自喜,但在这一刻,他却忽然觉得,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分。

自己知道这里的一切,知道所有人最终的结局,那自己以后该如何行事?是顺应天命?还是更改剧情,帮助某人“逆天改命”?

原本赵玄还未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之前一直当这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虽然代入感强烈,但很难当这里是真实的。可经过方才一役,他对这里竟生出一种“归属感”,就是这种归属感,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遇。

如果选择“顺应天命”,无为处世,任凭事件发展,那就代表着要眼睁睁的看着一切悲剧的发生。

可如果要选择“逆天改命”,逍遥随心。先不说剧情改变后他“先知”的身份将一去不复返,就是“逆天”带来的后果也不是他所能够承受的!

鬼知道这个世界的天道会不会对他做些什么!

无为?还是逍遥?这两个原本共存于道教的论点,在此时却两极分化,让赵玄不知该何去何从。

是迎合老子主张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还是庄子主张的“达生忘我,自在逍遥”?

忽然!道教另一大学派,杨朱学派的“贵己”、“为我”、“轻物重生”等学说涌上他的心头。

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其实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自私自利,而是有其时代性。

春秋晚期和战国早、中期,“孔子提倡”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中就是从“贵己”、“重生”出发。所谓“论生死,轻富贵”,重生则轻利。只有人人都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都自重自爱,不“轻生死”;淡泊名利,既“不与天下”,又“不取天下”,才能人人各安其所,使天下得到大治。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朱的“贵己”则更高一层。

只要人人都“独善其身”、治内贵己、自重自爱,哪需要什么人来“兼济天下”?

赵玄忽然想到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不正是在间接性证明这一点吗?

只有道德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能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所以社会缺什么,才会去提倡什么;社会缺什么,才能凸显什么。

现今社会重律法、倡仁义,实际上已经在证明这个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缺失。

所以才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之说。

只有不标榜什么“圣人”,不标榜什么“兼济天下”,人们才不会去攀比。天下井然,何须圣人?以孝道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可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使人攀比成风,最终会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从而放弃了赡养。这才有了孝子和不孝之分。

正是:

圣人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

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