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还有你!把图纸给这傻逼玩意干什么?不知道这是机密吗?叫你改就改,是听他的还是听我的?”
其实一切的错,都是韩斌这个主事的家伙,这几天忙于炼化内劲,几乎没来过鸣皋山的缘故。
指责老覃也是骂给工部听的,毕竟老覃现在是工部的大匠,也算的上这名官员的下属。
那人什么也没多说,黑着脸一甩袖子走了。
“少爷,您现在也入朝为官了,多少还是得给他们一些面子。”老覃还是习惯性的称韩斌为少爷,毕竟他去工部任职时,韩斌还不是候爷。
“朝堂里得罪的人多了,叫的上名的就有一堆,叫不上名的不知还有多少呢,他算老几?”
想起得罪人的事,韩斌表面不在乎,内心还是很不舒服的,别人穿越总是左右逢源,抄首小诗就被捧上神坛,可自己一首四民诗搞的被人行刺,虽说主要目标未必是他,却也是借口。
前几天听宋璟说,还有不少人向勋贵们递交诗作,平时无论诗作好坏,多少能受些礼遇的读书人,这次直接被勋贵们扫地出门。
更有人放话,诗才不能超过韩侯者一率滚蛋,朝廷也出了公示,不再以诗才赐官,那是夜吐诗词两百首的韩斌对皇帝的建议。
这就让许多经学士子受不了了,纷纷大骂韩斌过河拆桥,说他凭诗词幸进,得高位后却断了别人的后路。
不过,也有不少学时政的士子,大呼韩斌才是利国之才,与学经之人对喷。
现在洛阳城内的读书人,也分成了两个阵营,挺韩派和倒韩派,所以韩斌现下风头无两。
听到这些消息,韩斌不以为然,可听说李隆基大肆宣传将在金秋佳节前评比各家所学,还要和清河崔氏殿前斗文时,韩斌头皮发麻,因为那个一肚子坏水的李隆基,又说是韩斌主意。
这根本就是转移仇恨嘛,明眼人都知道,殿前斗文无论花无常的输赢,清河崔氏都将名声大震,结合之前的内斗,各世家都能想到清河崔氏已倒向皇家,现在更是得到了李隆基的力挺。
而总策划韩斌,现在根本不敢去洛阳,他怕被各世家的人打死在洛阳街头。
“好在他们不敢到伊阙闹事,不然连躲的地方都没有。”韩斌无奈的嘀咕了一句。
老覃没听见,只是看着工地,不忍心的问:“少爷,真的要拆吗?”
无论今生前世,没有哪个工人愿意亲手毁掉自己的心血,一是觉得浪费,二是无论好坏那都是自己的作品,这两种心态与是否有工钱可拿无关。
“不用拆,就当提前阔建作坊,不过库房还是建在原定位置,这点不能更改。”
韩斌是老工程人,自然清楚老覃的想法,而且他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浪费的人,库房又是真不能换的,其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还特别适合驻军。
“你是说,韩斌直接把你赶出来了?他一个六品亲王府掾属胆子不小呀,难倒他不知道工部管一切营造?”
一个中年男人,在案前奋笔疾书,听到那个工部官员的汇报后,手上的笔顿了一顿,宣纸上便多了一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