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迟滞的浓重喜悦漫上心头,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重要责任带来的恐慌。裴饮雪心中越跳越急促,下意识地来回抚摸着茶盏的瓷盖,似乎要从冰凉细腻的触感中得到一些安慰。
但这些死物却不行。
他忽然驻足,顿在原地好半晌没有动静,随后徐徐地道:“我要去见她。”
崔锦章自然能意会到这个“她”说得是谁。他道:“我还没有给你开方子……”
话音未落,裴饮雪已经吩咐人备仪仗前往勤政殿,他刚走出去两步,又回头:“给七郎再拿点吃的。等我回来再写也不迟。”
“诶,我又不是来——”崔锦章话没说完,他已然拱手离去了。
凤君的仪仗车辇准备好,不多时便从太极宫来到勤政殿外。裴饮雪见里面有宫侍在侧、护卫巡视,安静恭肃、一派严整,就知道薛玉霄与诸卿还在议事。
他顿时停步,驻足在雨后的殿外。裴饮雪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没有进去,而是沉默地等候,那种慌乱无形地影响着他的行动,他毫无所察地伸手,将一片雨水洗过的枝叶绿芽掐了下来。
新叶的花木草汁气息染在指腹。
他虽然静默等候,不遣人通传,以免打扰了妻主与众臣所议论的大事。然而勤政殿的御前常侍见到凤君仪仗,思来想去,却不能任由陛下一心爱重的夫郎就这么一声不吭地等候在外,她擅自决断,让两个面生、年纪也小的少年进去通报。
无论是陛下还是凤君,对这样稚嫩而年少的孩子都有容忍宽待之情,就算做错了事打扰到陛下,也不至于受到太过严苛的责罚。
两个少年领命而去,小心地步入内殿,隔着屏风听到陛下缓慢讲述的语句,声音不疾不徐,温和低柔,却仿佛蕴含着胸怀天下之理。陛下说什么……“义务教育”,那是何物?说什么“医疗保障”……那又是什么东西?
侍奴不懂这些,只知道陛下乃是天底下待臣民最好的陛下,她说得话一定不会有错的。
凤阁诸臣皆在,只有薛司空在太平园修养,她已是半退休的荣养状态,并没有来。而操办完丞相后事、从道观归京的王珩也暂住太平园——他与薛玉霄拜认为义姐弟,待司空如待义母,王珩要服斩衰丧期,这是服丧当中最重的,因此仍旧着素服,戴无纹饰的素白玉簪子,在园中清点熟悉母亲的遗产家业。
薛玉霄讲完自己的想法后,户部官员不由得开口道:“陛下所言虽是利民善举,然而如今并没有余财进行打算。虽说今年眼看着时节相合、雨水充沛,但年成怎么样终究要看天时,倘若农成并不好,收税艰难,供给军府已无余力,怎么能算计这样的长远之事呢。”
薛玉霄道:“我也只是想要在京兆先行,设立公办的开蒙学堂,凡孩童满九岁皆可来习字读书,明白道理,两年内百姓不费分文……其余八十一郡,还需缓缓施行,以国力为重。”
这“八十一”是囊括了太原以北、已经丢失了的土地的。
陛下如此口风,众人一时都有些惊疑不定。她的性情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当薛玉霄说出流露出自己意图的话,那么此事在她心中就已经势在必行,如今盟约方立,陛下怎么似乎认为征伐之时会来得更早?
户部又一人道:“陛下,京兆符合条件的女孩甚多,依臣之见,先让家中为耕种农户的女郎上学,其余工、商之女,暂且缓之。”
薛玉霄说“孩童”时,并没有明确性别,但东齐臣子皆默认为她口中说得只是女孩,儿郎们能服侍好妻主就够了,并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家国大事,尤其庶民之夫,更不必费这样的工夫。
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能改。薛玉霄也没想着强行扭转,而且这确实对国力有一定的要求,便将这个意见先记下。
“陛下。”礼部女郎忽然道,“臣以为不妥。向来书文、道理,乃至贵之物,非豪门士族不可读书明礼。这正是淑女君子与那些白丁的区别,陛下施行此法,贵庶民而轻仕宦,岂不是荒废了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