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荣接到张宗兵的报告,立即起身,让张宗兵通知各营连干部过来,随时准备战斗。
马国荣心中暗自思忖,难道是敌人现了他们的计划?还是只是一次普通的侦查?他决定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去探查情况。
同时,命令各连排,加强了营地的防守,以防敌人突然袭击。
不久,小分队带回了消息。原来,附近的村庄遭到了日军的扫荡,村民们纷纷向山里逃窜。这批鬼子侦察兵,正是前来搜寻难民的。
马国荣深知,这些难民若是落入日寇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分成两组,一组护送难民前往安全地带,另一组则设下埋伏,阻击日军。
大常山的附近就是小常山。马国荣让一队战士掩护难民向小常山深处撤退。
马国荣自己则带领士兵们在大常山,利用地形优势和刚修建好的工事,布下了严密的防线,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日军的先头部队就进入了埋伏圈。马国荣一声令下,战士们奋起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原来这是敌军115师的后续部队,鬼子先头部队已经通过大常山,马国荣部来的十分及时,将鬼子后续部队截留了下来。
双方激战正酣时,护送难民的队伍顺利抵达了小常山后,返回了大常山。
马国荣得到消息后,心中稍感宽慰。但他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必须坚持下去,为难民争取更多的时间。
随着返回部队的加入,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鬼子停止了攻击。
至此,鬼子115师团被马国荣团拦腰切成了2段,完成了国军司令部的战略部署。
但是这个位置也是十分的凶险,国军想把鬼子115师团分段予以歼灭,但是如果鬼子部队前后夹击,马国荣部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要知道,国军司令部之所以会如此精心地做出这般细致入微的部署安排,其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和深远的谋划。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对马国荣团强大战斗力的高度认可与充分信任。
在过往无数次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中,马国荣团凭借着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以及紧密无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敌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正是因为这份有目共睹的赫赫战功,使得国军司令部坚信,唯有将这个至关重要且无比艰巨的任务交付给马国荣团,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整体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可以说,马国荣团就如同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被寄予厚望去斩断前方道路上的重重荆棘;又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肩负起守护整个战局稳定的重任。
而对于马国荣团自身而言,此次任务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同时更是一份无上的荣耀与责任。
全团上下必将以破釜沉舟之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艰难的战斗之中,用鲜血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值得庆幸的是,日军115师团居然未能察觉到马国荣所率领的团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
他们不仅对这一关键位置缺乏足够的认知,更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来清除这支犹如“钉子”般扎入其防线的队伍。
正是由于这种疏忽和迟钝,为他们最终的溃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可以说,命运之神似乎在此刻眷顾了我方,而敌人却因自己的盲目与短视而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被忽视的“钉子”将2o挥出乎想象的作用,成为决定战局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到了1942年的4月份,浙赣会战爆,日本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准备浙江作战”的通知。
彼时,第13军已下达定于4月25日开始的第19号作战命令,
故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向杉山元进言:“当下19号作战筹备已然完成,若骤然中止,恐会引统帅层面的困局,仍盼依原计划实施。”
22日,杉山元回应道:“鉴于整体局势,务必即刻摧毁浙江机场群。为此,当立即中止第13军的第19号作战,急转入摧毁机场群作战。”
4月3o日,大本营颁布了“大陆命”第621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启作战行动,要任务是击溃浙江省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区域轰炸帝国本土之图谋。
”所动用兵力,“由第13军的主力以及从第11军和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构成,以4o余个步兵大队为中坚力量。”
畑俊六与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对大本营的作战计划及兵力部署持有异议。
他们认为,即便破坏机场后撤回,机场也能迅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况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标过于消极。
因此,他们决定更改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加兵力投入,扩大作战规模:“以歼灭第三战区之敌为要目标,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标”。
以约8o余个步兵大队为核心,其中第13军动用58个大队,自杭州方向朝东部第三战区起进攻。
第11军则派遣27个大队“攻击西部第三战区军队,以策应第13军(6月中旬,华北方面又调派2个大队增援第13军,总计投入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大本营原方案的两倍)。
尽管派遣军缺乏足够兵力固守预定占领区,但为阻止该地区的机场群被中国空军使用,他们决定固守新占领的金华地区,并在该地周边部署部分作战力量,以便随时能够展开新的攻势。
此外,作战区域不仅限于浙江省,还延伸至江西省,甚至企图打通浙赣线,作战名称也由原定的‘浙江作战’变更为‘浙赣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