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年忽然把手从睡袋里伸出来,隔着杨恪的睡袋,按按杨恪的肩膀,说:“至少你还有爸爸。”“叔叔很好。”他说。杨恪“嗯”了一声,感觉郁知年搭着他的手动了动,像在抚摸小动物。杨恪觉得他的安抚行为并无必要,但也没有将他挡开。“但是你以后要继承他的公司,对不对?”郁知年问。杨恪说“不”,郁知年便说:“这样啊。”“我以后想搬出去,”杨恪说自己的打算,“等上了大学。”郁知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郁知年说:“你这么不喜欢那里。”“不过如果爷爷不让我走的话,”郁知年说,“我只能留在那里的。我得报答他。“如果不是他,我就还在三文,不知道有没有学上,也不会认识你了。”说到这里,郁知年放在杨恪肩膀上的手突然缩了回去。杨恪看他,不知他是热了,还是怎么,面孔变得微红,几乎像是不好意思。“杨恪,”郁知年很轻地说,“如果你搬出去了,你还愿意跟我见面吗?”杨恪觉得他想得太详细、太遥远,问出来的问题也很离奇,不过还是说:“行啊。”郁知年就像有些羞赧地笑了笑。他问杨恪:“你会住得很远吗?”杨恪说“不知道”,他又说:“希望你近一点。”“你想太多了吧。”杨恪打击他。郁知年只好说:“好吧。”这天晚上,杨恪在睡梦中重温自己的童年。深色光洁的发亮的地板;刻板的保姆、家教;来来去去的、想成为当家的主母、做他奶奶的年轻人;杨忠贇的背影。仿佛只有和父亲相处的每月周末,才是有色彩的。杨恪厌烦那栋房子,厌烦禁锢,厌烦杨忠赟的喜怒无常。不过郁知年的到来,使他感觉好一些。至少杨忠赟不在时,那里显得没有那么糟糕了。十八(2012)很久以后,在杨恪的刻意忽略下,他和郁知年相处无间的几年的细节,在脑海中已变得十分模糊。如同遮盖疤痕,杨恪将那些时间盖上厚实的纱布,封上胶带,回想起来,至多只能从几乎不存在缝隙里,瞥见既少又短的一些片段。不过杨恪十八岁的冬季特殊一些,无法算作疤痕。即便最反感郁知年时,杨恪仍然很难将它打上耻辱的印记。那年的最后一个月,杨忠贇病了。这场恶疾来得突如其来,上周他还在首都参会,与名流政打高尔夫球,下一周就在体检中检查出恶性肿瘤中期,经专家会诊,立刻要动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得知消息时,杨恪正在上化学实验课。老师讲完实验步骤,实验室的门被敲开,副校长和徐秘书一起,站在门外,一脸凝重的模样。上车后,徐秘书才在副驾驶座,将杨忠贇的情况告知了杨恪和郁知年。“知年,杨董进手术室前,特地交代了,想让你陪着,”徐秘书低声说,“所以学校这里,我替你请了一段时间的假。”郁知年眉头微皱,听话地说好,又担忧地问徐秘书:“手术的成功率高吗?”杨恪看了他一眼,看见他手上还沾着颜料,应该是绘画课上了一半,来不及也忘了洗掉。杨忠贇在集团投资的私立医院动的手术,顶层有为他预留的手术室和套房。他们乘坐专梯上去,手术室的门紧紧关着。杨忠贇的另两个秘书、集团高管齐聚门外,人人都是一副关心得不得了的样子。见杨恪和郁知年走近,他们都聚拢来安慰。杨恪没说什么,在他看来,在场数十人,只有郁知年,也或许包括杨恪,是不希望杨忠贇有事的。手术进行了近六个小时。起初大家都站着,后来时间太久,便都坐下了。郁知年坐在杨恪身边,忧心忡忡地掰着手,杨恪安抚地拍了拍他的背,他有些虚弱地看看杨恪。晚上十点过五分,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医生告知大家,手术很成功,不过由于杨忠贇年事已高,实际效果还需观察。围着手术室的人又待了一会儿,慢慢便各自离开了。徐秘书送走了最后一名高管,对杨恪道:“少爷,先让司机送您回家吧。知年可能得住在这儿。”离开医院时,已经是十二点。从医院通往家里的路上,已经没什么车辆。杨恪看窗外,宽阔的高架桥下,视野所及,都是光秃秃的黑色树影,和路灯的光晕。他忽而想起了医院建成的那天,大约在四年以前,杨忠贇带他出席启用仪式。休息室只有他们两个人,杨忠贇对他说:“杨恪,外头的那几个,都巴不得我早点住进来。你呢?希望我早点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