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
她身穿一身典雅长裙的格温,用纤细而又白皙的手指,翻阅着怀中的《海底两万里》。
一页。
再一页。
又一页。
她时而眉头舒展,时而眉头紧蹙,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
她合上了怀中的书,深有感触的从嘴里吐出一句:
“这,不像是江海的水平啊”
你要问江海的这本新作《海底两万里》能不能看?
能看,这自然是能看!
还是那句话——
“《海底两万里》对深海里的海洋世界,做了一个极其详尽的描述,在想象力方面,这本书可谓是直接拉满”
只不过!
以江海的水平,写出这种类型的科幻读物?
这会不会有失水准?
这会不会过于幼稚了?
纵然,江海的这本《海底两万里》它身上的标签是属于【硬核科幻】,不过细数这部作品里,出现的有关于人类科技力的想象着实是过于匮乏?
就比如说
在中,主人公使用了一种名为“鹦鹉螺号”的深海潜水器来探索海底世界,这个深海潜水器异常神奇,它能下潜水底万米,虽然书中有关于这个潜水器的描述异常神奇,不过在读者看来
这不纯纯就是现在的核潜艇吗?
“这应该不能叫硬核科幻?”伊丽莎白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回忆起有关于各国武器库的联想,“书里形容的这个潜水器,不都已经出现在现实世界里了吗?”
“俄罗斯的和平号、美国的阿尔文号,这些核潜艇不都能代替‘鹦鹉螺号’”
再比如说!
中有一段的内容,是在描述主人公使用探测车来探索海底,这个探测车能无视海底两万米巨大的压强,让驾驶员在距离地面两万里的深海,如履平地
“可是”看着花书中有关于探测车的描写,伊丽莎白顿时又陷入了沉思,“这种可以在海底无视压强,如履平地的探测车不都已经成为现实了吗?
“美国的深海挑战者号,还有我们英国的卡梅伦号,早都已经修缮并建成了这种用于探测深海的海洋仪器”
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还有很多类似于核潜艇、探测器这种类型的“硬核科幻”,随便再举几个例子都能列举出一大堆——
用空气压缩的枪射带电的子弹,这不就是现在的电击枪?
潜艇内完备的电能设备,这不早都已经运用于实际?
你要说江海这么写有没有毛病?
毛病,固然是没有。
只不过
你把这种都已经生于现实里的东西,把它称之为硬核科幻?
这就有点儿侮辱读者智商了
严格来说,江海所写的这一部《海底两万里》,它就是把现有的科学仪器运用到书中,然后再冠以【硬核科幻】的概念。
如果这本书是出自于十七八世纪,你将这样一本书称之为硬核科幻,这的确是没有毛病。
但是,这特么都已经是二十一世纪
伊丽莎白摇了摇头,将脑子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想法,全都甩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