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蔓娘虽然在汴京最富贵华丽的销金窟矾楼上班,但她的生活依旧是赤贫。
但凡一个月不上班,兄妹三人都有可能饿死冻死。
穿越又如何,汴京城常住人口一百三十多万,加上驻军和流动人口,将近两百万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在底层刨食的。
没钱没势。
不被欺负都很难了。
没有力气去码头搬货赚钱。
也没银子去织锦院学绣娘,或者跟收徒的大厨娘学厨娘这样的技术工种。
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力气,还没个技术特长。
在酒楼做灯烛侍女的活计虽然稳定,但上升渠道几乎没有。
这年头做到管事的,都是东家的心腹,或者签了卖身契的,管事的只要不犯大错,基本都是干一辈子的。
若不是长相方面还算有优势,就连如今这活计也轮不到的。
等等!
技术特长?
她,似乎有啊!
写小说算吗?
上辈子杨蔓娘在一家网站,做签约作者连载小说。
还写过几本出圈的作品,上了网站的畅销榜。
不过。
现在这个年代没有网络,自然不能考虑像上辈子那样在网络上连载小说。
只能考虑全本或者纸媒。
大宋的印刷业发达,书坊很多,报纸也很多。
很多话本作者都写了全本小说拿去书店推销。
报纸的种类很多,有官办的朝报、邸报,也有私人办的新闻和各类小报,五花八门。
不过在她的记忆里,这个年代,无论是民间小报还是朝廷邸报,都没有刊登小说的先例。
朝报和邸报,讲的都是朝廷大事,官员任免,自然是不可能连载小说的。
而新闻和小报则属私办,但内容大多是一些花边新闻,或者夸张的市井消息。
除了一些和邸报内容重复以外,大多都是写一些市井中的小道消息,道听途说,比如某巷子里的妇人四十岁老蚌生珠了,某户人家的的老母鸡生了巨大的鸭蛋了,某伶人从良被大商人买走了等等。
而现在的她,不但没银子,还没有写全本小说的时间成本。
灯烛侍女的活计,每个月三天休假,做十休一,每天晚上下班都到了亥时,回到家累的倒头就睡。
第二日辰时准时点卯。
根本没有时间支撑自己写一个完整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