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看破西游便成精在线听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

这看似费解的局面实则有着并不难理解的缘由在里面。

二、四海龙王的为人处世之道

纵览《西游记》全书,四海龙王的为人处世之道实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总的来说,龙王们处世有七大特点,心胸宽阔、谨小慎微、为人大方、忍辱负重、团结一致、大局为重、老谋深算、善于投机。

这不但但是做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官场、商场、职场的生存之道,下面笔者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西游记》第三回——(美猴王)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馀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

从书中可以看出,孙悟空非常傲气,但是东海龙王敖广却没生气,依旧是满口“上仙”,礼节隆重,这一点就让人足以看出敖广的心胸之开阔。而其实,敖广对孙悟空是并不了解的,也确实不知道孙悟空是自己的近邻,但是他却没有大喝一声:“给我轰出去!”而是“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这便是敖广谨小慎微的地方了,还好他是礼遇了孙悟空,不然龙宫可能就成一片废墟了。敖广将孙悟空迎入龙宫后,又慢慢地套取了孙悟空的来历,这依然是其谨小慎微的性格体现。当听说孙悟空是来打秋风,要兵器的时候,敖广依然是没有生气,还答应了孙悟空的要求,并把龙宫内所有的神兵利器都拿出来,让孙悟空随意挑选,这说明敖广并不吝啬财物,为人十分大方,重义不重利。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敖广真的大方,那他为什么不让孙悟空带走金箍棒,还上天庭告发孙悟空?

这一点其实和龙王的大方并不冲突。首先,定海神针不是龙宫之物,而是大禹治水测量海水所用,是神物,其所有权应该归天庭所有,龙王怎敢随便送人?其次,定海神针是东海的标志性神物,是镇海之宝,也是龙宫所有的唯一一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一个人就算再大方,也不会把自己的命根子送人吧?第三,龙王生性谨慎,如果真把金箍棒送给孙悟空,天庭一旦追究自己个暗中结交妖类、资助敌人之罪,那可真是大祸了,但是让孙悟空抢走,那就好说了,只需要一纸文书送上天庭,就脱了自己的干系。

所以说,敖广出场之后的一些列作为足以说明其为人大方、心胸开阔,做事谨小慎微、上下考虑周到,目光看得很远,身为领导所应具备的大局观念更是贯穿始终。

东海龙王是四海龙王的老大哥,老大行事尚且如此,基本上可以推辞四海龙王的处世之道了。

且看孙悟空强要金箍棒之后,又索要披挂时,龙王们的表现——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甚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来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甚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甚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

这一段描写,形象生动地把四海龙王的团结一致、忍辱负重、大局为重以及老谋深算写得淋漓尽致,东海龙王见识过孙悟空的本领,因此不主张打,其他几人王不但听从了老大哥的建议,而且都没有丝毫推诿,不但在顷刻间提出了更好的对策,还慷慨解囊帮助老大哥渡过难关。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四海龙王一体同心,便是榜样。

而在孙悟空,得了一件绝世神兵和一身上好披挂,众人看了都大呼“大王好华彩耶!”所以,美猴王的“美”几乎是完全得益于四海龙王的馈赠,而重情重义的孙悟空又怎会对四海龙王不亲近?而四海龙王和孙悟空结好,可谓是四海龙王做的最英明的事情之一。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脱困之后,打死几个强盗,受到唐僧的责骂,便“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这说明什么?说明孙悟空心里边想到的第一个诉冤的地方就是东海老龙那里,吴承恩写这个细节的时候,对“花果山”是只字未提,其目的无非是想表明孙悟空就是要去东海,而并非是回花果山路过东海。

接下来的一个情节也非常有意思——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这个情景再次说明孙悟空和东海龙王的关系非常亲密,不然以孙悟空的脾气,哪里会听得进别人的教诲,但东海龙王不仅敢直言不讳,而且还罗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孙悟空竟然从善如流,可见两人关系之好。而这层好关系也是龙王们善于投机才得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