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大舅主动领取了运送遗物的差事。
一户一户认真核对,宣扬功绩落实补助。
同时也调离后勤,报伤转业,待回京复命后,可在长安领个闲差。
这会儿,估计众人还不明白。
大舅由作战兵转后勤,应是早就受了不便上阵的重伤。
估计,只是想将自己的价值,转化成妻儿的保障,才一直留守着。
几日后,那送信的赵姓小将又寻过来。
告知王家几人,贵人已回京,赏赐的宅院也安排妥当。
在一个不大中心的位置,能远离纷争。
前头还有铺面方便做点营生,算是考虑周全。
将户过到王家二郎幼子王少衍的身上。
报丧、更籍、过户,迁籍,登记,税赋等等,流程十分烦琐,需趁贵人乐意援助之时将一切办妥。
另外,还将王少熠母子、王琇母女一同迁入。
这是大舅的意思。
他希望妯娌间有个照应,两兄弟有扶持。他来养家,担起这份责任。
至于,王琇母女,则是大舅的一份私心。
王琇虽是外嫁女,但这么多年过下来,夏力早就是事实上的“入赘”。
他本人也不否认靠着王家庇佑。
默契的是,兄妹俩这回都提出,要按长安城的市价,每月缴纳赁宅钱给二郎家的。
作何营生也考虑到了,开个早点铺子,卖些个蒸饼。
有王琇的好手艺做保,两舅母搭把手,这小买卖也能维持住。
至于,两位表兄更换学堂之事,在解决了营生的前提下,实在不好再向贵人开口。
只能等大舅归来,再另想办法。
时间紧张。
大家消化完这些信息,各自分头准备起来。
王家村距长安城不过百里,快马加鞭半日后就到达。王少衍默不作声地,配合处理所有手续。
望着表兄日渐消沉的面庞,夏有米心有不好的预感。
这段时日都忙得脚不沾地。
二舅母李氏病重起不来床,需要她照顾着。
阿娘和大舅母要清点家用,同里正和族长商讨些田地事宜。
王少熠则陪同着他堂弟王少衍按照贵人的安排行事。
待终于把诸事顺下。
齐聚一堂时才现。
王少衍这母子俩,都已是瘦骨嶙峋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