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三国之执掌天下 > 三顾草庐(第1页)

三顾草庐(第1页)

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

建安十二年冬至十三年春,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北上到南阳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后来的种种攻略皆本于此。

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君臣际遇,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呢?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有不同记载的,《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就是“凡三往,乃见”。《魏略》和《九州春秋》说是诸葛亮去找刘备。这个事情是在建安十二年,当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下一个要灭掉的目标就是荆州,所以荆州的形势已经非常紧急了。于是诸葛亮就北上去见刘备。

有一位刘啸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三顾茅庐”质疑》,他就认为“三顾”的说法靠不住。就刘备和诸葛亮双方而言,刘备固然需要诸葛亮,而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诸葛亮这个人是一定要出山的,因为这个《三国志》里面说得很清楚:“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他就是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而刘备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人选,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孙权,甚至不就近就便为刘表服务,他就是要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老板,而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他岂肯在隆中坐等刘备“三顾”呢?

刘备是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诸葛亮需要老板,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板,是一个老板。是需要一群人的迫切呢,还是需要一个人的迫切呢?

刘啸先生说,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当时他的社会地位,他发现刘备应该比刘备发现他要早。刘备因为很有名了,天下枭雄了。刘备未必知道有一个诸葛亮。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诸葛亮去找刘备。所以刘啸先生得出一个结论来,三顾茅庐在逻辑上无法让人接受这个结论。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猜,两个原因,第一原因是好看。小说有个定义,就是可以躺在床上看的东西,小说不好看就失去了“小说”的本来意义,而罗贯中《三国演义》写的这个三顾茅庐,你不管是真是假,好看,这是没有问题的,确实好看,这是他小说家、文学家,这是他的需要。

第二个原因,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当过张士诚的幕僚,史书上说罗贯中有志图王,但是在后来的斗争中是朱元璋胜利了,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诸葛亮一样是出师未捷。罗贯中没死,但是这种失落感、寂寞感是一样的,所以他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难免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何况诸葛亮这个人确实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个榜样,中国古代读书人差不多都是有诸葛亮情结的,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个比做诸葛亮了。

由此推断,三顾草庐有没有发生,是怎么发生的尚需仔细考证。本文就是参考了以上观点,做了一些改动。如果不合乎你的口味请见谅。文章来源《易中天品三国》。

——————————————————————分割线————————————————————————————————

通知各位,从今天起更新恢复正常,每天最少两更,每周五、六、日三更,月末视情况爆发,总之一句话,每月更新字数十五万以上,月80章,请大家放心包月。如想催更,参看催更规则多谢各位合作!四关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