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他,并未穿着盔甲,但那种久经沙场的威严气势,却丝毫不减。
此刻,他神色平静,眼观鼻,鼻观心。
仿佛殿上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杨如云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许久,那双凤眸中,充满了欣赏。
她朱唇轻启,柔声问道:
“秦卿家,三位新科举子所言,可是属实?”
秦羽感受到女帝的目光,这才抬起头来。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沉声答道:
“回禀陛下,臣闲暇之余,略有薄识,偶有心得,便与府中几位学生交流一二,不敢居功。”
他的声音低沉,语气不卑不亢。
这番话,既肯定了三位举子的说法,又巧妙地避开了邀功之嫌。
更显出他的沉稳和智慧。
杨如云闻言,美眸中闪过一丝笑意,她轻轻颔,说道:
“秦卿家不仅武艺群,于治国之道上,亦有如此见解,实乃我大卫之栋梁之才。朕心甚慰。”
秦羽再次躬身行礼,沉声道: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为陛下分忧,为大卫效力,乃是臣之本分。”
原本一场策论便足以证明三位考生的实力。
但不死心的吏部尚书又联合其他文官,在诗词歌赋上刁难三个考生。
“听闻秦大人精通诗词歌赋,想来他的学生也定是不遑多让。不如请三位士子以‘边塞’为题,赋诗一,如何?”
一位官员阴阳怪气地说道。
这“边塞”可是出了名的难写,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
秦羽心中冷笑,这帮老狐狸,还真是挖空心思地想让他出丑啊。
李文才略一沉吟,脑海中浮现出恩师秦羽在府中闲谈时的场景。
那时秦羽常常即兴赋诗,出口成章。
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磅礴的气势,令他钦佩不已。
而此刻,面对吏部尚书的刁难,他心中却并无慌乱。
他略一思索,便想起一恩师曾随口吟诵过的边塞诗,此刻脱口而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诗一出,满朝文武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