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长安城,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皇宫高耸的宫墙在淡淡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大典之日,朝廷的各级官员、贵族世家和外邦使节齐聚于皇宫,准备见证新太子登基为帝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巍峨的皇宫内,一片繁忙的景象。礼部的官员们忙碌地检查着各项仪式的细节,卫尉寺的侍卫们警惕地守护着宫门,外使们身着华丽的礼服,带着精美的礼品,在长廊中低声交谈。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然而,在这盛大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安的暗流。
大殿内,几位皇亲国戚和重臣正低声议论着,面色凝重。兵部尚书王钧站在一旁,目光不时扫向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他的表情微微紧绷,眼中隐含焦虑。
“王大人,今日登基大典如此重要,为何显得心不在焉?”一旁的太仆寺卿温言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
“温卿,”王钧收回目光,微微一笑,答道,“此等盛事,我等自然全力以赴,只是近来京城内风波不断,让人难免有些担忧。”
温言闻言,微微点头,随即压低声音:“王大人,外间传闻纷纭,文王爷的势力虽表面上已经被削弱,但其暗中动作不断。今日大典,必须严防任何意外。”
王钧神情一凛,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放心,我已经部署了多名侍卫在大殿周围,务必确保登基大典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在大殿外的长廊上,一名宫女快步走过,神情匆匆。她手中捧着一封密信,这封信件是文王爷一早通过秘密渠道送入皇宫的。宫女来到一间偏僻的内殿,将信件交给了一位面容冷峻的中年太监。
中年太监小心翼翼地展开信件,神情变得愈阴沉。他快扫视了信上的内容,随即将信纸焚毁。信中的内容清楚地表明,文王爷密谋了一场针对大典的刺杀行动,而目标,正是即将登基的新皇。
“看来,文王爷果然不甘心”中年太监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迅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几名心腹太监,并派遣了密探前往各处侍卫的驻地,要求他们提高警戒。中年太监明白,今日的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登基仪式,更是一场权力的较量。若有任何差池,都可能导致朝堂的动荡。
随着大典的开始,文武百官整齐列队,新皇身着礼服,步入大殿中央,接受群臣的朝拜。乐声悠扬,礼官高声唱礼,一切都显得庄严而隆重。然而,站在殿外的卫尉寺侍卫们,却能感受到空气中那一丝难以名状的紧张。
在大典的进行中,几名衣着不凡的外邦使节悄然对视,彼此间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早已听闻朝廷内的权力斗争,此刻更是隐隐猜测到,今日的大典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阴谋。
而此时,站在外殿一角的文王爷则面色平静,神情淡然。尽管他的心腹们已经传递来了各种警告,他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对于他来说,今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大唐的走向,而他自己,必定要做出一个决定性的举动。
就在这时,礼部官员突然接到一份急报:一队不明身份的武士试图从偏殿靠近大殿,所幸被警觉的侍卫及时拦下。礼部尚书连忙汇报给太仆寺卿和卫尉寺的官员们,所有人心头一紧,暗觉不妙。
新皇察觉到大殿外的骚动,眉头微皱,示意身旁的宦官去查看情况。与此同时,大殿内外的警戒也开始升级,卫尉寺的侍卫们迅集结,封锁了通往大殿的各个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内的氛围愈加紧张。虽然乐声依旧在大殿中回荡,礼仪的进程仍在继续,但群臣的心情已经变得沉重。每个人都在暗自揣测,这场大典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和危机。
文王爷微微眯起双眼,静静观察着眼前的一切。突然,他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虽然他的行动在外表上显得低调,但暗中却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登基大典的庄严外表,掩盖不了权力斗争的锋利暗刃。
新皇身旁的亲信大臣察觉到文王爷的异样,心中暗生警惕。他们知道,文王爷的势力远未被彻底铲除,而他的野心,也绝不会轻易停止。
大殿内外的警戒愈严密,仿佛一场看不见的暗战正在悄然展开。新皇的登基大典看似庄重隆重,却被这一场无形的较量笼罩在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