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国人的故地位于西域之西,一条名为阙水的河流周边。阙人的名字,便是来源于这条河流。那个地方,往西是康居,往东就是西狄,在很多年前阙人东迁之后,那地便被康居人所占。
而现在,情况生了变化。
康居人天性贪婪。在金熹执掌西狄之后,康居王以为孤儿寡母好欺,从去年开始,借着阙水为倚仗,频频越境骚扰,企图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牲畜。金熹联合左贤王桑乾等人动战事,果断予以反击,最后不但打败了康居人,还将他们从阙水一带赶走,反夺到手了一片新的土地。
李玄度在来到西域后,和阙国以及金熹之间,一直保持着相互的消息往来。在他的联络下,金熹考虑到西狄的人口有限,短期无法迁移足够的居民去充实阙水一带防御康居。且那个地方于西狄而言,也非战略要地,不如让阙人去抵御康居人,如此自己不必耗费兵力在这个方向,只需集中精力对付乌离和东狄便可。加上还有李玄度从中担保。于是答应接纳,将那个地方归还阙人,作为他们暂时落脚容身的地方。
阙人的先祖早年之所以弃地东迁,除了仰慕中原文化,又受封获得土地之外,来自康居人的频频骚扰和袭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老阙王原本的计划里,回到阙水一带后,与康居人的冲突,是必定要考虑进去的。而现在犹如上天助力,多了这样的便利条件,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考虑之后,老阙王决定将那个很久以前便就提上了日程的西迁计划付诸实施。
当然,这不是举国西迁,只是迁移部分的人口和财富。
这只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一个两手准备的计划。
没有哪一个阙人甘心回迁。
在他们的认知里,如今的阙国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血脉相连,深深扎根。但他们的现状,便是夹在李朝与东狄的中间。一个居心叵测,一个虎视眈眈。暂时平静的表象之下,实际腹背受敌。
倘若他们能够安然度过这个百年来前所未曾有过的危机,自然最好不过。但万一,日后若真不幸遭难,则希冀能凭此举动,保住日后东山再起的力量。
他们不可能直接取道西域,那样动静太大,不可能瞒过李朝,也会给李玄度带来麻烦。他们西迁的路线,有一段要从北面绕过昆陵王的领地,而这,也是全程最危险的一段路程。
当时李玄度正与胡狐对抗,这必能吸引昆陵王的注意力。老阙王认为这也是另外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所以不再犹豫,抓住机会实施行动。
菩珠记得当时李玄度也曾派人问话,关于西迁,是否需要他的帮助。那边的回复是暂时无需他费心,若有必要,到时再派人传信。
而此刻,来自阙人的消息,就这样送抵了。
菩珠的心中,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兆。
……
来人是李玄度舅父李嗣业手下的一名家将。他面容憔悴,身上血迹斑斑,整个人看上去既虚弱又狼狈,等在坞堡前的议事堂时,他的情绪显得极其焦虑,不停地来回走动。当终于见到李玄度露面,他高声唤了一句四殿下,随即扑在地上向他叩,一时哽咽,竟致无法出声。
果然,正如菩珠所想的那样,这名信使带来了坏消息。
而且,不止是一个坏消息。
信使说,在老阙王做出西迁决定后不久,他便就去世了,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忍下悲痛,秘不丧。
李玄度的大舅李嗣业带部分人马和民众,照老阙王生前的指令秘密西迁。小舅父李嗣道则继续留守阙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同时,这也是为了蒙蔽那些刺探阙国动静的耳目,以掩护西迁计划的顺利进行。
因为之前准备充分,计划周详,路径亦经过再三的斟酌,走的都是荒野,路上罕遇人迹。大舅率领的这支西迁人马一路跋涉,虽经历了诸多的艰辛,但前半段路有惊无险,算是顺利。
上个月,他们利用西域战况激烈吸引了昆陵王注意力的绝佳机会,照计划,从北面翻山,绕过了昆陵王的领地,眼看就能进入安全地带了――到了那里后,便能和金熹派去接应他们的人马碰头,却不知行踪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就在那个关键时刻,昆陵王竟派出追兵,追赶而至。
李嗣业组织人马全力反击,但不幸最后还是落入了困境,人马被打散,一部分困在一个山谷之中,另一部分溃散在外。
困在山谷中的李嗣业凭着地势,虽暂时还能勉强维持住对峙的局面,但若持续等不到外援,想靠他自己的力量突围而出,基本无望。而且,一旦剩下的粮草全部耗尽,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被俘的命运。
当时昆陵王并未立刻命人强攻山谷,而是提出了一个“议和”的条件,道他听闻李嗣业有一女儿,才貌双全,他慕名已久,希望能娶她为妻,若事成,往后便与阙国联姻修好,共同对付李朝。
当时李嗣业是被困在山谷之中,但这名副将和李檀芳被冲散,人恰在外面。无计可施之下,想到了李玄度,他便带着一队亲兵保护李檀芳逃了出来,改方向潜入西域,日夜兼程赶路寻来,想向李玄度求助。
菩珠正听得心惊肉跳,见这副将停了下来,眼角蕴泪,面露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