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沪剧申胡演奏曲子 > 第51章 钱彦在蓬莱剧场演出甲午海战(第3页)

第51章 钱彦在蓬莱剧场演出甲午海战(第3页)

3点o4分,日舰突一炮,击中了“定远”,“定远”随即燃起大火,浓烟使船上水兵无法用大炮进行瞄准。“镇远”和“致远”掩护旗舰自救,“定远”成功扑灭了大火,但“致远”在敌舰的集中攻击下,舰体严重倾斜。

“致远”管带邓世昌在得知炮弹用尽的事后,冲击“吉野”,伺机射鱼雷,日舰集中火力攻击“致远”,舰体严重倾斜,最终不幸沉没。

“致远”的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立即下令撤退。在撤退的过程“济远”撞上之前搁浅重伤的扬威并导致其沉没,“广甲”在大连三山岛触礁,后遭路过日军击沉。

日舰第一游击队在追击“济远”没有成功之后,绕到“经远”旁边,对“经远”进行了围攻。管带林永升中弹脑裂而亡、随后大副、二副相继战死。15点25分,“经远”开始下沉。

在“经远”刚沉没不久,3点3o分,“镇远”射的榴弹引爆“松岛”号的炮弹和其它炮弹。4点o7分,“松岛”挂上不管旗,允许各舰自由活动。

紧急抢修完成的“来远”和“靖远”召回了先前撤离战场的“平远”、“广丙”和鱼雷艇,北洋舰队此时已经重新集结。日方伊东佑亨则随即下令日舰撤出战斗,5点3o分,日舰全部撤离战场。

威海卫海战:1894年1o月24日,日军在鸭绿江南岸聚集,对辽宁动进攻。清军一路溃逃,11月3日,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日军攻占了大连、金州、旅顺等城市,随即迅突破了整个辽宁,但渤海湾进入冰封期,不利于海军支援和登陆作战,日军决定把作战计划改为先消灭北洋水师。

1895年1月19日,日军主力从大连湾出,1月25日在荣成湾全部登陆完毕。日军在登陆时并未遭到大规模的阻击。

1月3o日,日军动总攻,1月25日7:3o分,日军向摩天岭炮台起攻击,北洋水师“来远”号开炮击毙了日军陆军少将大寺安纯。

炮台守军全部战死。随后所前岭,龙庙嘴,罩埠嘴逐一被攻克,守军全部殉国。至此,荣成海湾除了刘公岛和日岛之外,全部被日军占领。

1895年2月3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率领日舰主力进犯刘公岛,激战终日。第二天夜间,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对北洋水师进行了偷袭,在付出了极大代价之后,炸伤了“定远”,使其搁浅,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2月5日,日舰再次进犯,北洋水师和岸上炮台奋力还击,日舰无法攻入港口。

2月6日,日舰鱼雷艇再次偷袭,击沉北洋水师“来远”,“威远”和“宝筏”号。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出动所有战舰,意图全歼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奋力苦战,虽然打退了日舰的进攻,但是丢失了日岛炮台,并损失了全部鱼雷艇。

2月9日,日舰又击沉了北洋水师最后一艘主力舰“靖远”,北洋水师大势已去。2月12日,在得知援军到来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悲愤中自杀。随后,“广丙”号管带陈壁光携带投降书代表北洋水师向日舰投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月17日,日舰进入威海卫,俘虏了北洋海军”镇远“,”济远“,”平远“,”广丙“等残余军舰。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下午3时,载着丁汝昌等人“灵柩”的“康济”号汽笛长鸣,离开刘公岛码头,日本联合舰队各舰鸣炮致哀。

19世纪6o年代,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晚清政府开始展海军,到了19世纪8o年代,清朝已经有了四只海军: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

加上其他军舰、辅助船、枪支弹药的费用,以及威海卫、天津、旅顺等基地的修建和招兵买马的费用。一共花费2ooo万两左右,北洋水师也一举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一只海军力量。

1891年4月,因部库空虚,海疆无事,户部决定两年内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枪炮船只机器。

李鸿章只能通过在天津的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炮弹。

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令北洋水师举步维艰。先是燃煤问题,北洋水师的用煤来自于开平煤矿。丁汝昌曾向开平煤矿的总办张翼写了一封信:“……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状气力。”

但是张翼根本不予理会,一是北洋水师的报价太低,根本买不起优质煤;二是朝廷大员和张翼多有瓜葛,甚至连直隶衙门也有开平煤矿的股份,丁汝昌根本拿他没办法。

随之而来的是锅炉问题,北洋水师的军舰舰龄较久,在甲午战争前夕,大部分军舰的锅炉已经到了报废年限。

1893年丁汝昌多次申请更换锅炉,但是局限于户部的政令,此事基本不具有可行性。“锅炉汽管本皆旧朽,经此震动,多有渗漏”则是对于“靖远”舰当时的描述。

三是炮弹问题,北洋水师所使用的炮弹,多是天津机械局生产的实心弹,多有尺寸不合格,无法使用的。

战舰无法更新,原有战舰“……济远火炮尚未齐备,经远、来远尚缺尾部主炮,定、镇两巨舰,应添快炮六尊,威远前膛旧炮,不甚灵动……”

同时北洋水师也买不了新的战舰。而日军在甲午战争前“以国赌运”,购买了大量新式战舰,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也生了逆转。

清朝后期,以翁同龢为的清流言官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北洋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作为翁同龢的门生,光绪皇帝深受其思想熏陶,深以清流言官的意见为是。

光绪皇帝认为李鸿章胆小怯懦,认为其在对日作战上过于谨慎。于是1894年7月16日,光绪皇帝下旨,申饬李鸿章,令其将北洋的全部军队送上前线,准备作战。

“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若顾虑不前,行事拖沓,循致贻误战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帝党对淮军的攻击先从质疑其战斗力开始。清流言官一直认为淮军畏缩惧敌并深恨痛之。

1894年8月3日,丁立钧在条陈东事折中说“我军久顿牙山,不敢深入,以致敌人得手,肆虐藩畿”。8月16日,御史王鹏运在奏陈军务片中提到,“将牟未经战阵,遇敌胆怯,林泰曾、方伯谦其明验也”。

同时调湘军等非淮系军队北来的计划在中日开战后就在逐步实施中。1894年8月6日,陈湜奉令“募旧部勇丁数营,一俟成军,即行北上”。

8月15日,翁同龢至友湖南巡抚吴大瀓自请带湘勇北上助战。8月21日,在籍布政使魏光焘奉令募刘锦棠旧部数营,即行北上。此外,清流中久负时望的疆吏李秉衡也由安徽巡抚调任山东巡抚,以参预北洋防务。

北洋海军部分继承了晚清军队落后的制度和习气,水师后勤管理腐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