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申莘沪剧沙龙 > 第30章 许多名剧场请慕钱沪剧团演牡丹亭(第2页)

第30章 许多名剧场请慕钱沪剧团演牡丹亭(第2页)

第三家前来邀请《慕钱沪剧团》演《牡丹亭》的是福州路的《新新舞台》老板金秀丽,她开她的爱车凯迪拉克。她见到钱盘春就亲热的叫了声:

“爷叔!帮只忙,让我在开业的晨光演几天《牡丹亭》好伐!”

钱殊看了下演出挡期,就满足了这妖里妖气的姐姐的要求,跟她签下分成的合同。金秀丽,开心称谢:

“阿弟!谢谢侬!有空来白相噢!”

然后点燃了一支牌香烟,一溜烟的开着爱车凯迪拉克走了。

民国2年创建的福州路的『新新舞台』处于市中心,非常闹猛。

福州路原名:劳渤三渥克路、布道路、教会路。

位置:西起西藏中路,东至中山东一路外滩,长度1544米,车道设置:双向车道。

这条路,最初在道光三十年185o年,前后铺设了沙石路面,并经历了多次向西延伸和更名,最终在同治四年1865年被正式命名为福州路。

这里曾是《申报》、《时报》、《新闻报》等重要报纸的行地,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沿街建筑也充满了历史韵味,包括申达大楼、都城饭店等建筑。

是上海开埠前通达黄浦江边的四条土路之一,于道光三十年185o年前后在河南中路以东的路段,铺设沙石路面,于咸丰六年1856年向西延伸至湖北路,于同治三年1864年向西延伸至西藏中路,于同治四年1865年更名为福州路。

第四家来到杜行邀请钱家的《慕钱沪剧团》去演出《牡丹亭》的是北海路的茉莉花剧场的范玉梅女士。钱家派钱晚秋跟她接洽,满足了范女士的要求。

茉莉花剧场位于云南中路和北海路交叉口,毗邻人民广场,交通极为便利,这座闹中取静的剧场已有百年光景。

茉莉花剧场是一座在时代脉搏上成长起来的剧场,从影院到影戏院兼营再到剧院,见证着现代艺术的展。1922年,剧场的前身申江大戏院建成,中国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救祖记》曾创下了当时最高的票房纪录。成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国片之宫”,1925年明星公司联合五家戏院组成中央电影公司,专映国产电影,剧院遂更名为中央大戏院,到了1936年,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又轰动上海滩,剧场门口“客满”招牌数月不摘。

茉莉花剧场内共设618个座位,剧场秉持和延续上剧目“品质、创意、多元”的理念,以一季度一经典的戏剧舞台,呈现经典之作,以先锋性和多元性的戏剧作品为主,凸显城市文化的张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踏进剧场,不难现茉莉花剧场完整保留了一隅历史印记,二楼长廊留下的砖瓦、剧场转角的窗花设计都记录着这个宝藏剧场的前世今生。

到民国15年2月7日重建了天蟾舞台开张是上海滩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戏曲专用演出剧场,曾经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剧场』。

京剧界,素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26岁的荀慧生在这里第一次以真名亮相,一炮走红。还曾有大量的名家来此演出,如白牡丹在此创演全本《玉堂春》、麒麟童演出《海瑞上疏》,梅兰芳和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等。

天蟾逸夫舞台经历多次更名,民国19年11月才定名为『天蟾舞台』。『天蟾』取神话中『月精蟾蜍折桂枝而食』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当时另一家知名舞台)的意思。

《天蟾舞台》以上演京剧、沪剧、越剧等戏曲节目为主,继续传承并扬传统戏曲艺术。

第四家来邀请钱家去演出《牡丹亭》的是洋泾浜路有名的《大世界》的老板派跟班黄小生来的,他开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前来客气的与钱盘春商量档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殊同意了黄小生的约定并签了合同,愉快的开着跑车走了。

创办于民国6年的上海『大世界』曾是『远东第一游乐场』,是上海滩当时最大的室内游乐场。而且,『大世界』不仅是游艺、杂耍的娱乐场所,还是南北戏剧、曲艺等舞台艺术的聚集地。

民国17年,大世界由着名建筑师周维基设计重建,其建筑外观保存至今。

令上海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当属12面有趣的『哈哈镜』,它们是许多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还有许多剧院派代表前来商谈演艺事项,抱着来到都是客,根据轻重缓急依依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是钱晚秋做事的原则,所以她得到业界的好评。

长江剧场前身是卡尔登大戏院。始建于1923年2月9日。位于黄河路35号,由匈牙利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

“笑天地”时隔八年重启独脚戏进驻长江剧场

民国3o年1o月1o日起,上海职业剧团在卡尔登演出曹禺编写的抗战剧《蜕变》。

共舞台,曾是大世界游乐场的一部分。1926年改建成独立剧场,位于爱多亚路433号。

共舞台的意思是『男女共演』,这在当时的京剧界是不多见的。

几年后,它又恢复了『共舞台』这个名字,演出以音乐剧、话剧为主。

上海音乐厅位于爱多亚路

东起中山东一路与中山东二路衔接处,西至金陵西路,长262o米。东段原为黄浦江支流洋泾浜,系英法租界的界河。

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蜿蜒曲折西入周泾,即外滩至西藏中路段。英、法两租界相继开辟后以洋泾浜为界河,两岸形成两条道路,浜北沿河叫洋泾浜滩路,后改名松江路(英租界),浜南是法租界孔子路。

为方便行人往来,浜上陆续架起9座桥,大都是木质小桥。自东向西有外洋泾桥(中山东路)、二洋泾桥(四川中路)、三洋泾桥(江西中路)、三茅阁桥(河南中路)、带钩桥(山东中路)、郑家木桥(福建中路)、东新桥(浙江中路)、西新桥(广西北路)和北八仙桥(云南中路)等。

因洋泾浜离上海县城近,进出方便,郊区水路到城的客货船只不少在老北门外三洋泾桥附近停泊,北端有街道,设有茶馆、木行等商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的小刀会起义以及太平军和清军的作战使上海县城和江、浙地区大批富商、显贵和百姓为避兵祸涌入租界,租界内华人由5oo人剧增至2万余人,大都聚居在洋泾浜沿岸、广东路、福州路一带,洋泾浜两岸商业兴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