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和齐楚浙党在数月间损失惨重,很多的大佬们能全身而退都已经是皇上开恩了。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现在国家这般贫困,你想要全身而退,可以,拿家产来赎吧。
不过若是胆敢隐瞒财物,哼哼,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
皇帝的这种手段在大家看来太过阴狠,不过这个时候,这批有傲骨,有胆魄的文人竟然一言不发。
不过是一群纸老虎罢了,当然了,几位想要一头撞死求名的御史们早早地儿就被皇帝给拿下了。既然想死,想要求名,朕成全你们。
菜市口的血气冲天,锦衣卫忙的不亦乐乎,大臣们心颤胆寒,崇祯帝第一次在乾清宫放声大笑。
宫里宫外伺候的宫人们都能听到皇帝好不掩饰的笑意,里面充满了桀骜!大家伙儿大气儿不敢出一声儿,生怕自己也惹恼了皇帝,小命儿不保。
作为近侍太监的王承恩跟在皇帝身边,虽然并不见得有多么的能干,可是对于崇祯来说,这份儿忠心就足够自己一直对他信任有加了。
不过为了防止再出现个魏忠贤,崇祯还是换了个人去做秉笔太监,再过一阵子,就有自己的正儿八经的秘书班子了,宦官和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就要竖立在宫门口了。
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石碑一起竖立起来,这是大明世代的祖训,要留给后人继续传承下去的。
想想都让崇祯觉得豪气万丈!
回头来再说救灾事宜,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作者)领衔的工部制造出了几个大规模的水利设施,都统统地运往陕甘地区。
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就是大批的粮食从南方走水路运往西北地区。大明和后金现在在何谈,皇帝的心思么,自然是能捞到多少就捞多少,粮食,马匹,布料,木头,人参,煤炭,只要是他们愿意给的,大明都要,都不会嫌弃的。是以,卢象升继续向北,继续保持着压力。
至于说崇祯帝没有大国之君的风范,小家子气的朝臣,第二天就从朝堂上消失了,皇帝对于朝臣们的家产有了基本的概念,既然你不小家子气,那么就全部家当充公吧。
朕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呢,下了大狱之后,再也不会有人说朕小家子气了,顿时觉得朕萌萌哒!
☆、第42章崇祯7
这次的陕甘大旱倒是在皇帝和朝臣们的努力下,损失并不是很大,主要是新推广的两种作物起了大作用,玉米和土豆虽然天天吃时间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滋味儿,不过能填饱肚子对于农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好吃不好吃的,那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儿。
不过京城的太白居顺势地就推出了土豆宴和玉米宴,也不知道他们的厨子到底是怎么琢磨,这番奇思妙想,这般美味,据不可靠的消息说,皇帝也曾经私下光临过太白居,就是为了品尝这土豆宴和玉米宴。
有了这样的传闻,太白居生意越发地红火起来了,老板也是个能人,顺势地就将分店给扩大到了大明各地,这从京里来的,可不就是引领着时尚的东西吗?
当然,富人有富人的吃法,穷人自然也有自己的吃法,老百姓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土豆又是个万物都能搭配的东西,是以,西北鼎鼎有名的洋芋面就顺势推出了。
当然,这是老百姓的智慧,可不是崇祯想出来的,果然,高手在民间啊。
虽然大旱,可是好歹老百姓不至于饿死,不至于去吃草根树皮,不至于去吃观音土,不至于易子而食,不至于倒毙而曝尸,不至于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去造反了。
崇祯还能不满意吗?
即便是现在大明境内的逆贼,高迎祥等人,也得靠着官府的粮食救济,哼哼,朕让你“盗而死”那你就活活饿死算了。
不过即便是藓芥,可是崇祯也不能视之不理,等与后金谈判完毕,卢象升的新军扩编之后,便要荡清大明各地的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