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在这个话题上,深入讲了很多。
关税,就是指当进口或出口的商品经过某国家的关境时,该国家的海关征收的税。
可以很粗暴粗糙的理解为:出场费和入场费。
加征关税,约等于加收出场费。
华夏每从漂国买一斤,就需要多给它一点出场费。
虽然改从其他国家进口也可以,但成本其实也低不到哪去,最好的还是尽可能的自给自足。
在场的人听着,表情都有些复杂。
动容是真的动容,但犹豫也是真的犹豫。
因为在农户个人的层面上,要考虑经济效益啊,毕竟,种玉米是真的不怎么挣钱。
玉米的亩产量在1ooo斤-14oo斤之间。
同样大小和肥沃度的农田用来种番茄,亩产量能达到6ooo斤左右,要是种青瓜,亩产量能达到15ooo斤左右。
假如是种茄子、丝瓜和水果辣椒,那亩产量25ooo斤甚至都不在话下。
看起来只是一串数字,但到了收成交易的时候,到手的钱是实实在在的减半不止。
不少人打开了计算器在算这笔账,最后都是唏嘘的摇了摇头。
他们会响应国家的号召,种上一定数量的玉米,但确实很难做到全种。
何龙也没有避开这点,很实在说到了这个问题。
“省内针对大量种植玉米的农户,凡是达到了15oo亩以上,可以优先获得专项补贴,而且种子和新型农机的报销比例也提升到6o,还可以额外申请贷款利息补贴。”
这段话的重点是,让愿意种玉米的大农场优先拿走蛋糕,剩下的再作分配,而附加的其他条件也诱人了很多。
可这第一个吃螃蟹的机会,似乎没几个大农场主愿意争。
尽管听不清他们交头接耳的低声交谈,但仍能看见他们在小幅度的摇头。
沈风也在算这笔账。
但他的种植成本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
因为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新的农作物优化剂,把它用在玉米上,只要土地和种子的质量过关,进阶就是百分百的事情。
哪怕是不进阶,优化过的品种也会自行调节状态,把吸取到的营养,全转化为生长物质,以最低的肥料成本种出最优质的玉米。
而且,他的产量必定还远远高于正常水平。
他是越算就越觉得可行,关键玉米还耐旱,正好能应对今年可能会出现的大旱气候。
沈风想了想,打开微信找到了农业地产中介。
一个月前,汤姆连锁会员市当时和他的合作还没定下来。
他就尝试给生菜找其他销路,结果,销路没找着,农场倒是找到了一个,而且还是个情况非常特别的大农场,转手特别难。
这个月以来,地产中介在微信上对他的问候,那是比闹钟都准时。
估计这大农场实在是难卖,出现一个潜在客户,中介就舍不得放手。
沈风在键盘上敲下了两个字,过去:[在吗?]
中介几乎是秒回:[在的!老板新年好,您是有时间过来看农场了吗?”]
[还没,但我现在确实有了扩张的打算,你把那个农场所有的信息,都过来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