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关民脸色一板,说道:“唉,小兄弟太妄自菲薄了,你们能不惧艰难的的克服重重困难,采访到隐居沙漠的扈特人,这点就让我商关民深感佩服啊。”
我急了,差点就把到嘴边的话脱口而出,“我们不是去采访扈特人的,我们是去盗墓的。”
“还有这位,”商关民话锋一转说道:“这位小兄弟性格内敛,年纪轻轻的同样谈吐不凡,形象也很好。”
豆芽仔老脸一红,挠着头说,“是是吗。”
“那就这么说定了,赶得巧不如赶的早,带上采访设备,就明天吧,明天我在养殖基地恭候各位了。”
甘记者看着我们点点头,跟着商关民走了。
豆芽仔这时才反应过来,他道:“云峰我们赶紧跑路吧。”
我苦笑着说跑哪啊,跑了等人家打电话去找?那就彻底完蛋了。
“那怎么办!我不会啊!”
我说我也不会。
“都看我干什么,”小萱红着脸说,“我更不会。”
回去后我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把头,问把头怎么办,是跑路还是去采访养殖基地。
把头想了想,沉声道:“再过两天就是出货日,跑是肯定不行的。你们等下去打听打听,看看采访设备是什么,下午就去买一套,该怎么说话也要学,明天不懂的不要说,力求蒙混过关吧。”
没办法了,我跟豆芽仔说那就听把头的吧。
那时候有监控有彩电,但电脑普及度还不高,采访主要用的录音机,大头架子摄像机,没到网络刷视频的年代,一般就是制作成影碟插到dvd里看,影碟要是花了,dvd也放不了。
摄像机我们也不会用,最后一商量,说买个话筒买个收音机,在买几个采访用的小本本算求了。
。
这活持续了小半天,中午商关民要留吃饭,被我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我告诉他,等文章写好了会邮寄回报社,到时就能起到宣传作用了。
回去的路上,豆芽仔牛逼哄哄的说,“你们以后别叫我豆芽仔了,叫我陆记者吧。”
小萱笑死了,她说你就是个小学生,叫豆记者算了。
这事归根到底是因为那时还没进入网络时代,地方消息闭塞,否则要是能百度一下,我们分分钟完蛋。
那个收音机前几年还在,后来我搬了几次家不知道丢哪了,否则还能放放豆芽仔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