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这边的忙碌热闹新郞一家是照顾不到了,顶多隔一会儿哪个想起来跑过去给点根烟。
全部的人都在忙活着布置新房,包红包,检查新人的礼盆,胸花,新鞋,鞭炮,糖果花生栗子红枣,钢蹦,就是老钱的分币,现在没有了。
婚礼都有喊堂的,就是现在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年纪大的,经历的多,熟悉整个流程,这一晚上他是最忙的,从厨房检查到新房,安排每一个人的具体活路。
早上四点半过一点,李家这边就开始忙碌起来。
喊堂的到处挨个屋抓人叫醒,跑厨房准备情况,和厨师再碰一下,然后张罗迎亲队伍,谁能去谁不能去,这里有好多讲究,属性,婚姻状况,有没有孩子,是不是怀孕,万一去了不该去的人,弄不好婚都别结了,当时就能打起来。
迎亲队伍安排好了,由新郞领头上婚车,车队就出发了。
这边车走了,喊堂的又开始安排接车的,谁管鞭炮,车到哪个位置点响,洒喜纸的,管火盆的,挂门帘的,压炕娃娃,洒钱洒花生红枣栗子的,管烟酒的,记礼账的,都要一样一样进入阵地,准备开工。
这些妥当,再检查一遍传菜的,集合训话,一人发支烟,厨房也算没他事了。
然后就是忙活新婆婆,一会新娘到了婆婆要接盆,给新娘换鞋,给新娘扎胸花,给改口红包,反而新公公啥事没有,跟着混就行了。
东北媳妇管男方的父母叫公公婆婆。
车队顶风冒雪,从山里钻出来,顺着尾矿湖边上的盘山路往郭堡开。
孙家这边已经准备妥当,大姐穿着新衣服坐在屋里,一群大姑娘小媳妇陪在边上说话,不时的手表,计算着时间。
送亲的队伍早就安排好了,一样,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一些讲头,不过没有男方家那边要求的那么高。
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帮着做了早饭,所有人分到各家去吃了点热呼的,就开始说笑着等着新郞车队。
讲课肯定是成功的,上一世张兴明也没少干这事,学生对其他学生来讲课是很新奇的,而且对自己也有机会上台讲课充满了想法,自然而然学习就上心了,至于成绩提高多少那是天份问题,反正兴趣拉起来了就算是成功了。
于是张兴明就如愿的换来了自己的假期,可以不用每天面对堂考试卷,可以去做点别的事了。
东北那时候结婚讲究比较多,不过大姐是女方,没那么多事。
头天晚上,所有家里人亲属好朋友就都聚到了南坟孙家房子里,当然,张兴明家和那家也都被挤满了,连楼上楼下能挤的也都求着安排上了人。
迎亲的车队和厨师小工连着肉菜烟酒啥的已经提前到李春波家去了,他家在山里,直线没多远,但跑车要绕个大圈,有近二十公里了。
在东北这大冬天的结婚还是挺考验人的,遭罪啊,而且还要跑山里,大雪盖的河和道路都分不清,幸好河面啥的全冻上了,也跑不出事。
为了车队能进去,张兴明求了赵三,让选矿厂的三台货车帮着拉东西,从主公路到李家来回跑了好几个来回,才算把这条跑趟开,要不轿车都进不去。
头一天晚上女方家里没什么事,就是说话,被啊啥的娘家要给的东西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四大件也不用,说好了结完婚就搬市里,亲属朋友也通知了。
剩下的东西就全是婆家准备,包括新盆啥的。
大伙主要聚在张兴明和孙家屋里闹哄,男的打牌,女的围在一起说闲话,不时的哄堂大笑起来,过了十二点,有些不能熬的就随便找个地方挤一下就睡了,能熬的就准备通宵,这个时代没有娱乐,谁家里大事小情的就算大项目了。
李家这边也是一样的热闹。
屋里屋外灯火通明,左邻右舍三亲六顾全也是提前两三天就聚在这里,帮着准备东西物件和吃食。
头天用粗大的树干挑着苫布搭起来的厨房就开始忙活起来,蒸的煮的炸的全要准备好。
灶就是用砖砌的,三个灶眼里烧着焦炭,离近了点烤的脸上直冒油。
那个时候,东北婚礼的主菜是鸡、鱼、肘子、扣肉还有大虾。
鸡要上整只,一般有香酥和浇汁两种做法,香酥要选仔鸡,加料蒸熟后用手揉捏去骨,然后裹上酥库下油炸,炸完直接上桌,吃起来香酥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