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首楞严三昧经讲解 > 第八十四讲(第1页)

第八十四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页,我们讲到,

己一、总显三学以戒为本

【图一】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在修习《楞严王三昧》的道场,就是保护我们「止观」正道的一个处所。处所有两个:一、戒法,二、咒语,这二个都是保护止观的处所。这一大段等于开始讲到大乘的戒法。在讲大乘戒法之前,先把大小乘戒法的观念,先作拢总的说明,这你进入到经文你就容易了解。

声闻是从事相上来安立戒法,它所摄受的是偏重身口二业,大乘是从理性上来安立戒法,他偏重在收摄这一念心。声闻戒的安立他从事相上,他为了要令正法久住,所以声闻戒的制戒,他是随犯随制的,有众生犯戒了,佛陀开始制戒,佛陀不能够在众生没有犯戒的情况之下来制戒,因为声闻戒的基本精神就是从事相上安立。每一个地方,佛陀出世的环境不同,当然制戒有所不同,声闻戒佛陀不能够顿制。

但是菩萨戒是约内心安立,我们看《梵网经菩萨戒》,佛陀是一时顿制菩萨戒,不必有人犯戒,它越时空,不管在什么环境之下都是这样制。

在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当中,一个是事相的安立,一个是理性上的安立,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声闻戒当中戒定慧是独立的,你看我们在天台宗,把小乘教叫「三藏教」。为什么叫三藏?三藏就是经律论,这三种教法是独立的,叫「三藏教」。我们在学声闻戒的时候,声闻戒法、声闻的定跟声闻的慧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人说你持戒就能产生禅定,那是两码子事;你有禅定就能产生无常、无我的智慧?这也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在声闻戒的戒定慧是各自独立的,因为它理观跟事修是分开。大乘戒法就不同,它理观当中有它持戒的事修,它持戒的时候也要有理观的帮助。大乘戒法的特色是,三学是互含互摄的。你讲大乘的戒,它一定有大乘的止观的观照在里面,你讲大乘的止观,它一定有大乘的戒法在那个地方防护的。

大家要把这观念弄清楚,你才知道以下的杀盗淫妄四种戒法,其实跟声闻戒所说的是完全不同。海公一再强调,你要把这一段的四种清净明诲,跟声闻戒的四重戒法是要区隔出来,完全不同。一个是约心安立,一个是约身口的事相安立。

引律标宗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佛陀在讲道场之前,先讲以「戒」来当做道场。佛告阿难尊者:你过去应该听过我讲到「毗奈耶」,毗奈耶翻成中文叫毘尼,毗尼翻成中文叫「律」,调伏的意思。佛陀要我们依止律来调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而远离过失,叫「毗奈耶」。「毗奈耶」当中有三决定义;“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准则。佛陀出世有些准则是因当时环境而改变,有些戒佛陀有制,有些戒佛陀没有制,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也如此,未来诸佛也如此,这就是三种不可改变的原则。

三学次第

所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哪三种原则呢?「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慧」,你读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这是大乘戒,三个是有它的次第的。大乘的戒法是「摄心为戒」,小乘的戒法是收摄身口的,大乘是收摄我们放逸散乱之心,叫做「戒」,慢慢的收摄久了以后,我们成就一种专注的禅定,由禅定的寂静中开心中我空法空的智慧。这是三种成就真实无漏功德的修学的方法,依止三种方法而成就无漏的功德。

蕅益大师他讲到淫戒的时候,他把三种关系讲清楚,他说:淫戒先先断身业的淫慾,但是它主要思想还依止一念心而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修不淫,不淫它也是空假中三观这样观照,它第一个是达到身业的不淫——「摄心为戒」,第二内心的不淫——「定共戒」。

蕅益大师讲:这叫定共戒,他的摄心当中已经有一专注的禅定,这个禅定是大乘的禅定。第三个是、断性亦无,那就是道共戒。大乘的戒法三学是互含互摄,依止他内心的浅深而安立。大乘戒法它完全是依止一念心,而安立戒定慧,从身业的防护,内心的防护,到最后对治能所。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分二:庚一、牒徵。庚二、详示)各别显示大乘的四重戒法,来彰显无漏的功德,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牒徵。第二个详示。

庚一、牒徵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在大乘的戒法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戒法来摄持放逸散乱的心呢?如此才可以称为大乘佛法当中真正的持戒?佛陀先提出这样一个徵问,说大乘戒法它是以摄心为本。

庚二、详示(分四:辛一、淫戒。辛二、杀戒。辛三、盗戒。辛四、大妄语戒)辛一、淫戒

【图二】

“戒”禁止的意思,主要是戒止我们身口意的淫欲;戒法是能对治,淫欲是所对治。能所双举叫淫戒,也可叫戒淫;一个能对治的法,一个所对治的烦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持戒功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