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重生水浒之西门大人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临漳县(第1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临漳县(第1页)

西门庆将潘金莲纳为妾室后,回到西门堡,将家中诸事托付给栾廷玉和扈三娘,东平府那边则交给蒋忠、石勇等几个兄弟打理后,他带着焦挺和十多个侍从,在乔郓哥的带领下,离开阳谷去往河北相州汤阴县。

相州与郓州之间,隔了一个北京大名府和开德府。如果走开德府那条路,需要先向西南沿黄河故道走到濮阳,再渡过黄河,向西北走,再渡过永济渠,进入相州汤阴县境内。

此次西门庆选择的是更为好走的大道。这条路线从阳谷县向西,经过北京大名府,再穿过魏县向南,入相州临漳县,过相州城后,就进入汤阴县境内。

北京大名府现在是朝廷在黄河以北的第一重镇,商业繁华,道路四通八达。山东、河北各州通往大名府的官道修得宽阔平坦,易于行走。因此,西门庆自然是选这好走的道了。

除了道路的原因,西门庆也计划来回路过大名府时,去看一看大名府的富裕繁华,见识熟悉一下这河北第一重镇的风采。

若有机会,返程时或可与那大名府里的好汉们打打交道,比如智商欠费的“玉麒麟”卢俊义,性格急躁的“急先锋”索等人。

有我西门大官人给他们吹几口仙气,或许这些人就能够逆天改命,不再沦落到梁山泊去落草。

哎!能力越大,责任越重。一想到岳飞、卢俊义等人在冥冥之中呼唤着自己去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西门庆大官人就觉得肩头上沉甸甸的,压力好大啊!

穿越到这北宋末年,又没有熟悉的络游戏可以帮助西门庆大官人娱乐减压。不得已,大官人只能多勾搭勾搭美女,排解自己的压力啦!

西门庆等人一路西行,不几日就进入大名府境内。

此时山东、河北一带巨盗丛生,骚扰地方,许多州县都不得安宁。但这北京大名府不愧是河北第一重镇,有梁中书及麾下的闻达、李成、索等猛将坐镇,将这大名府境内治理得甚好,没有盗贼敢在此落草劫道。

不过,那梁中书坐拥重兵,却是以邻为壑,只是把大名府管内的盗贼赶到其它州府,却从未歼灭过多少盗贼。此举固然是让大名府平安了,但是周边的州府里强盗却更多了。

其它州府对梁中书这种驱赶盗贼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梁中书乃是宰相蔡京的好女婿,当朝红人,任谁也不好与他理论此事,只得无奈地接受了如今这般局面。

其实,大名府境外州县盗贼众多,让躲在大名府内的梁中书也深受其害。他连续四年给老丈人蔡京送的生辰纲,在出了大名府管内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强盗劫走了。

在杨志护送生辰纲失败后,梁中书又送过两次生辰纲。然而,不论是派兵押送还是暗地偷运,都没有逃过强盗们的毒手。此事实在是透着诡异。

半途上丢失生辰纲的那些州府也很无奈,不是本官不努力剿贼,实是本地盗贼太多,本官手下又没有大名府那样的精兵强将,只能徒呼奈何啊!

可惜西门庆没有关注大名府梁中书每年要押送生辰纲之事,否则他或许会义愤填膺地见义勇为,派人暗中护送梁中书的生辰纲。

西门庆会待到强盗们下手抢夺后,再劫富济贫,从强盗手里将那些金珠宝贝夺回来,并将这些值钱的宝贝送给阳谷县西门堡里的穷苦百姓。

只可惜,西门庆穿越过来后,完全忘了散财童子梁中书的这件烦心事。

西门庆一行骑马欣赏着道边农田里村民们秋收的景象,一路平安地过了大名府和魏县,进入了相州临彰县境内。

临漳县地处河北最南端,西望数十里外的太行山,东眺齐鲁大地,位居中原腹部,扼守燕门,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

这临漳在宋代虽然只是相州管辖的一个县,但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

临漳古时称邺,相传为黄帝后裔颛顼帝孙女女修的儿子大邺的封地。

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时期,魏文侯将它定为陪都,乃是魏国的东北重镇。

东汉末年,曹操战胜河北的袁绍之后,从许都移居邺,在这里兴霸业、筑铜雀三台,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业。

西晋时,为避最后一个皇帝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境内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临漳这块土地有许多历史典故。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就是在此地投巫凿渠,破除迷信。现今哪个小儿未曾听过西门豹废除河伯娶妻的故事?

秦末,霸王项羽为推翻秦朝,救援赵国,誓师于漳南,率军北渡漳河。他命令全军只带三日干粮,砸烂做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以不留后路、死中求生的决心在巨鹿城下与秦军主力展开决战,打败了秦将王离和章邯,为秦朝的灭亡奏响了葬歌,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破釜沉舟”的著名典故。

三国时,曹操虎视中原,战败袁绍,据邺而统一北方。“曹冲称象”、“七步成诗”、“文姬归汉”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临漳。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历史上有名的铜雀台依然屹立在临漳县的邺城。

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见当年景象之盛。

不过西门庆进入临漳县后,却没有先去铜雀台凭吊曹操,而是去了另一处所在。

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