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鄙薄他人并非自以为是,他自己该如何从浩如烟海般的中医药典籍中脱俗而出,在合乎科学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构思出弘扬国粹且脍炙人口的科学幻想小说,哪料到却是说易却难,几乎让他陷入冥思苦索却跳不出常规的苦恼之中。
这几天,禹若冰浑浑噩噩总是做着同一个魇梦。梦境却依稀残留在脑海中:他像遇到了“鬼打墙”,在灰蒙蒙的天际中,孤独一人在陡峻的山腰上踯躅不前,走来走去总是离不开那羊肠似的盘山小道。当他气喘吁吁地坐在一块突兀的山石上正在喘息时,突然眼前一亮。他原本是打算翻山越岭的,哪晓得爬到第二座山的半山腰,眺望山下时,猛然现崇山峻岭之间居然有崎岖的小道通往远方!他站起身来使劲跺了跺脚,暗自寻思:“早知道山下有路,我何必费这么大的劲爬山呢?”然而就在这时候,他的右脚恰巧踩在一块松动的山石上,这块山石被他跺得顺着山坡向下滚去。他的身子也不由自主地踩空,跟着往山下坠落。就在这时,他醒了。
看着摆在案桌上横七竖八画满符号的台历,扳着指头数数,他在这斗室里已经被困了两天了,如果不是双娇联袂登门,他几乎把中巨奖和后续安排的事抛在脑后了。他挠了挠渐渐稀疏的脑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种备受煎熬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哟?!”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昼无事者夜不梦。他觉得这噩梦是排解一直困扰在创作思路尚无头绪的苦恼中涌现的灵光。
思虑万千始有悟,正如大文豪托尔斯泰当年写《安娜·卡列尼娜》那样,他为这部长篇小说构思布局了一百多个人物和情节,却因为如何开卷而久久不能落笔。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他文思泉涌,写出了富有哲理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辛。”从而下笔万言,让一部世界名着自此问世。
作家的创作规律大抵如此。禹若冰在浏览了何止盈尺的中医药典籍之后,深为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医(当然也包括藏医、蒙医乃至草医)精华所震撼。理工科出身的他,习惯性地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尝试着把世间人类史上出现过的疾病罗列出来,竟然惊异地现:在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医典籍和民间验方中,世间万病几乎都有治愈的案例!而且,所用之药大多并非诸如人参、灵芝、麝香、龙涎香、天山雪莲、冬虫夏草、鹿茸、虎骨之类的珍稀名贵中药材,而是俯拾即是的寻常中草药。往近里说,屠呦呦那闻名于世的青蒿素,其原材料就是他在南方常吃的蒿子粑粑中的青蒿中提取的。那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南方人常采集来碾碎榨汁,加上糯米粉做成绿莹的类似年糕的圆饼状“粑粑”,谁又曾想得到,这种荒山野岭常见的野草,居然成为举世瞩目的疟疾克星。须知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过去几十年中,仅疟疫这种传染病就使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了三分之一呢。
又如,禹若冰忘不了他小时候吃过的“宝塔糖”。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卫生条件差,哪怕是城里的孩子患蛔虫病和蛲虫病的也不在少数,本来就营养差,加上肠道寄生虫病作祟,他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普遍面黄肌瘦。后来,国家免费给大家吃一种甜甜的宝塔状糖粒,吃下去一两天就拉出肚子里的长虫子。后来他才知道,那种能驱虫的糖粒含有的一种叫做山道年的驱虫特效药,竟然也是从野草里提取出来的。这种叫做“蛔蒿”的野草并非神州大地上的原生植物,而是北极圈内一种特有的药用植物,一九五二年,前苏联作为援华项目,给我国提供了二十克珍贵的蛔蒿种子。这一把种子按粒数数,被仔细地分成四份,并且在公安人员的保护下,护送到有试种任务的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山西大同、陕西西安、山东潍坊等四个国营农场分别试种。但是,惟有潍坊那家农场试种的蛔蒿宣告成功。为了保密起见,潍坊农场试种的蛔蒿还对外宣称试种的是“一号除虫菊”。五十年代后期,这家农场不但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了“宝塔糖”生产原料,而且还有少量出口。邻近的淄博市一家医药企业曾经一次建起四十间烤房,专供鲜蛔蒿植物茎叶的烘干。就是这种长在田野里不起眼的蒿草,却神奇地把肆虐中国千百年的蛔虫病基本上从华夏大地上销声匿迹。想到童年时的经历和成年后的见识,他虽然不是大夫,中医医书虽说看了不少,可是连把脉也没有试过,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医药这项国粹的粉丝而巳。然而,这不妨碍他天马行空,想着把中医药治疗天下万病的奇效写进幻想文学之中。
这段时间,他的创作构思宛若托尔斯泰当年的情景,不少杂七杂八的想法萦绕在心头,却又仿佛火山喷前的燥动,东奔西突找不到出口。又如那些修练者在闭关打坐之后,即将升华却又差点儿走火入魔。他不是不念黄白之物的圣人,前几天连中大奖的冲击,尤其是自家的账号上猛不丁地添加了七千多万,这天上掉下来的特大馅饼,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面对这天降巨财,一向不善于理财的他,还真不晓得该怎么支配这笔巨款,但是直接效应就是使他的创作思绪受到很大的干扰,甚至到了几乎茶饭不思的地步,所以他才面对两位美女的殷勤视若无睹,把建幼儿园的事一股脑儿推给她俩——尽管他的这第一笔投资有三百多万呢。
喜欢草木情魂请大家收藏:()草木情魂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