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村,胡郎中刚刚给一个自己原本没有机会接触的人看了病,兴头正高,呵斥着两个弟子赶紧准备学习。
苏如意回了一趟家,把两株玫瑰弄到自己空间种起来。
张氏在灶房里面给苏如意做花生糖,没有功夫出来看她,就在屋里喊:“如意,你这么早就回来了?”
“回来了,我现在又要出去了!”
喊完,又跟树下的大哥打招呼:“大哥,我去胡叔那边了呀!”
陆多田点头。
等张氏从灶房出来,苏如意已经不在家了,她擦着手问大儿子:“如意她回来做了个啥,咋一下子又跑了?”
陆多田也不知道,只看到苏如意回了一趟屋子,很快就出来了。再说他一个大男人,盯着一个女人做什么。
摇了摇头。
张氏原本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现在被苏如意折腾的也不知道该好奇啥了,见怪不怪见惊不惊,也没有说什么,淡定回去灶房继续忙活。
她发现了,这个花生糖就得一次性做完,否则做一次沾一锅糖,做一次沾一锅糖,做出来的糖指不定还没有她们煮稀饭的多呢。
后面几天苏如意看起来老实多了,没有往外头去跑,每天要么老老实实去胡家学习,要么房门一关,大半天都不出来。
马上就步入十月,临下雪没有多少日子了。
刘翠儿和李宝珠去镇上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回来一天比一天早,卖得的钱也不多了,一天能卖100文以上就不错了。
每日回来带些木炭,家里已经储备了不少,比以往多了一倍不止,张氏喊着够了够了,但苏如意是个怕冷的,木炭这个东西多多存着肯定没错,反正又没有保质期不会变质,今年用不完明年还可以用。
孩子们也不赶着上山了,柴火够了,又不用去扯猪草,每天在院子里吵的头疼,张氏一发火,都出去玩,爱去哪玩去哪玩。
不过张氏还是很高兴的,陆家的孩子又缓过来,不是那种一天到晚的闷葫芦了,孩子就该闹腾,闹腾的孩子身体好。
又过几天,下了一场雨,这是大家都盼着的事情,因为屋顶修好了。
雨不大,淅淅沥沥下了一天,屋里又冷又潮,苏如意嚷着把炕烧了起来。
屋顶没有漏雨,屋子里面暖烘烘的且再也没有之前那种湿漉漉的感觉,一种让人遍体舒畅的慵懒感悄然而生。
锅里炖了肉,苏如意说这样的日子就得吃点好吃的才行。
不过苏如意嚷着把张氏屋里的炕烧了起来,自己却又跑去自己屋里闭门不出。
张氏嘀咕:”这人!自己喊着冷,烧起来了又不见人影!谁家也没有这么早烧炕的!”
要不是她喊得那么凶,就不烧了,一块木炭那好几文呢!
两个儿媳坐在炕上赶着缝制棉衣,对视一笑,都没有说话。
这舒心的日子太难得,连婆婆的嘀咕都融入了暖烘烘的空气里,特别亲切。
陆多田也在轮椅里面继续编着他的东西,他给自己的轮椅编了个草垫子,他媳妇又用旧衣服把草垫子包起来,现在坐着很舒服,跟大家在一起感觉也舒服,觉得又回到了这个家庭,哪怕他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孤寂。
孩子们不敢闹,一闹肯定有人上来拧耳朵,只能坐在地上摔泥巴玩。
张氏从炕上移下来:“我去看看锅。”
锅里炖了肉,还炖了干蘑菇,还需要一段时间。
张氏回自己屋前蹑手蹑脚凑到苏如意门前贴着耳朵听了听,什么也没有听到,便又蹑手蹑脚回了屋。
“读书真是辛苦。”
她感慨一句。
其实这个时候苏如意没有在读书,她在空间里忙着做糖。
这几天张氏以为她老老实实在屋里看书,其实她在屋里晒菜干,做糖,养花,空闲了才喝着茶温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