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北洋始末 > 第248章 龙隐镇(第1页)

第248章 龙隐镇(第1页)

龙隐镇

出了师请了仙,李大锤也行了拜师礼进了师门,以后就是同门了。

关系上是铁哥们老大哥,师门辈份上却是我的师弟,他是一万个不情愿地叫了我一声师哥。

先入为哥嘛,这是历来的规矩。

第二天一早,长江的水位下降了不少,白帝村的村民自发安排一条船送我们回去。

这离磁器口有五六百里,渔船驶了三天四夜才算回到了瓷器口大码头。

瓷通磁,瓷器即是磁器。

传说清未时,那会儿还叫瓷器口,之所以变成了磁器口,其中有段不知真假的故事。

磁器口这地,门前大河即老巴县人对长河的称呼上通沪州、宜宾,下达河北、河南。则旁是小河即本地人对嘉陵江的称呼,可上通陕西甘肃、及渠江、涪江流域各县,下可通大河。

背后还有一条官道,可通巴县各地、璧山、沿路各县、乃至川西川南。

自清初以来,瓷器口就是个天然上巷,是南上北下大部分瓷器、茶叶、官盐粮油、煤炭等商品集散地,特别到了晚清,这地儿就更热闹了,成了瓷器重镇。

全国最好的瓷器都在这售卖批发、集散。

前清未,瓷器口就已成了河运重镇,瓷器比重占到了八成,还有一成让生丝占了去。

据说李鸿章的小儿子从法国回来,带回了洋人的捻丝机,在瓷器口上划了一块地建工厂,叫金沙生丝厂,只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家才能进工厂里干活,而且还得靠关系走礼。

这厂子建成后,李鸿章的小儿子又建了一座当地最大的码头,在提字造扁时,他写错了一笔,将瓷写成了磁。

大码头建上后将其它码头给踩了下去,一家独大,所有货单都写成了磁器口,叫着叫着,瓷器口

就变成了磁器口。

虽然不知道这故事的真假,有可能是以前的文人喜欢通假字,叫着叫着就变成了磁器口。但磁器口的大码头却是南上北下第一码头。

磁器口除漕运发达,吃的更是让人叫绝。其中最出名儿的当数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牛血火锅,俗称瓷器四宝,来了磁器口不吃四个宝,枉来此地走一遭。

说了漕运和吃的,更要提一提磁器口的前世今生。瓷器口在前朝前不叫瓷器口,叫白崖场,在为地理位置关系,宋明两朝大肆在此建庙立观,到了明未,这的寺庙很多,但到了清朝,不崇道也不礼佛,寺庙道观大批减少,到了太平天国那会,更是被前朝毁掉不少,到了现在只留下九宫十八庙。

要说这十八庙最出名的当数宝轮寺,传说建文帝朱允文就在此寺隐修,所以瓷器口又有一个别名龙隐镇

终于回到磁器口了,一路上给李大锤讲解了

有关于这的种种人文事迹,下了船后,深吸一口气,无比唏嘘地叹了一声“还是回家的感觉好。”

四爷在镇上有套师门传下来的老宅院,叫锁龙居。他还买下了镇外的一家义庄,所以我们平时很少在家住,要么在义庄,要么就在捞尸船。

“这就是磁瓷口的大码头太他娘的大了。”李大锤下了船后,被码头上货来货来的景像震撼了。

想必大码头也受水灾的影响,这段时间货运量少了许多。现在大旱大水过去后,积压成山的货终于可以运出去了。

码头上人头涌涌,最多的是搬运货物的脚行。其次是上下船的渡客,不时不时似来小孩子的吆喝擦鞋了擦皮鞋了,洋鞋油保证擦得铮亮铮亮的。

“卖香烟喽,卖香烟喽。香香牛扎糖口香糖,件件都是洋玩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