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羞耻程度不亚于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家长非要给来家里做客的同学看你小学写的获奖作文。那声“戴老师”怎么听都有一点调侃和揶揄的意思。
戴岚挑了挑眉,眉毛不自觉地弯出一个很俏皮的弧度,他放弃挣扎地笑了:“你说的,该不会是偶合家庭那篇吧?”
“对啊,就是偶合家庭那篇。”
提到论文宋意还挺开心,笑起来的时候,那双光亮亮的眼睛弯得很亲切,一扫问诊时的淡漠,整个人看着都暖洋洋的,“我今天下午刚好有个病人,他的原生家庭,和你论文里写的就很像。”
偶合家庭——偶然组合起来的家庭,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这样的家庭除了血缘关系以外,在精神上没有任何羁绊。
戴岚是第一个把这个概念从文学上引用到社会学上的人。
出国读博前,他假期闲着无聊,看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后脑子一热,仗着计量学得好,收集到数据就直接搞了篇论文出来。
而等投稿、改稿、登刊这一系列完成后,戴岚刚好出国上学。再从别人嘴里听到这篇论文时,它已经火出了圈。
那篇论文怎么火得戴岚都不知道,但火了终究是让他日后学术的路走得很顺。
他以为自己顶多就是在文科的学术圈子里出了点小名,没想到宋意这样的医学生也会感兴趣。
这让戴岚多少有点成就感,但他也没太得意,提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时,情绪也是收着来的:“你是说正好在我后面问诊的小孩吗?我记得他好像叫……李强?”
“嗯,对,就是他。”
宋意有点意外戴岚会记住其他患者的名字,扭过头看了他一眼,“你俩在诊室外面遇到了?”
戴岚“嗐”了一声,摆手说:“他那个不完全是。父母逼学习逼得太紧了。倒也没有竭力高扬自私的个人主义,顶多就是深度贯彻自欺欺人的利他主义。”
正好经过一个红绿灯,宋意懒得去争分夺秒,在黄灯的时候直接把车停了下来。他往后靠了靠,转过头去看戴岚笑着说:“戴老师,有没有学生期末打评语说你太刻薄啊?”
戴岚“啧”了一声,眼角往上扬了扬,开了句玩笑:“说病人的坏话让宋医生不开心了?”
宋意看向戴岚带着玩味的眼睛,说:“说我病人的坏话我当然不开心,但你说我病人家属的坏话,我巴不得你再多说几句。”
见过护犊子的老师,还没见过护犊子的医生,戴岚觉得有意思,接着开玩笑说:“哦?是吗?那刚刚你朋友可是说了我不少的坏话,宋医生要不要替我报个仇?”
“你说闻越?他说你什么了?”
宋意有点困惑。
“他说我有病。”
这句话一出口,戴岚觉得自己真有病。本来是想嬉皮笑脸地扯几句有的没的打发时间,现在这玩笑开的倒有点学生给班主任打小报告的意思了。
太幼稚了,哪个正常的成年人能干出来这事。
戴岚讪讪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想寻个话题把这事岔过去。
这时刚好绿灯亮起,宋意一脚油门踩下去,说:“你没病,有病的是这个世界。”
他的语气很坚定也很平淡,坚定得仿佛有着凌驾于精神病理学之上的权威,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十一月的傍晚,车窗外烧得火红的天,车内流动着佛手柑味的空气,身旁这个初次见面就给你下了“赦免令”的人,戴岚愣住了。
你没病。
有病的是这个世界。
戴岚的脑子里只闪过一句话:我们在旷野里相遇。
他记不清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没有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记性是好的。
书上说,艺术多产生于废墟,而非旷野,戴岚不需要艺术,他喜欢旷野。
戴岚看向宋意。天越来越暗了,视野里的那张脸被夕阳照亮了一半,半边是绯色的月光,半边是昏暗的夜,戴岚想到小时候在灯会上看到的走马灯,一走一晃,时光像是在流动又像是在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