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韩少功早期代表作品 > 傩 另一个中国(第1页)

傩 另一个中国(第1页)

傩:另一个中国注释标题此文为林河《古傩寻踪》序,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圣经》中记载了人类远古时期的洪水故事,中国很多民族的古代传说里同样有洪水的故事。《圣经》中的人类始祖叫noah(诺亚),中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则叫noya(傩亚)。这些巧合和相似意味着什么呢?

这仅仅是很多历史谜团中的一个,也是林河先生这本书极力要探明的问题之一。本世纪以来,有助于揭破这些谜底的文化人类学获得了长足发展,改写和重构了人们的一个个历史观、文化观、哲学观、艺术观。但对于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还相当陌生,以致他们在大谈弘扬传统或反叛传统时,在投入中西文化比较一类时髦话题时,甚至还没有听说过或还不大认识这一个字:傩。

傩,音nuo,或no,意为神鸟,后引申为以鸟为图腾的民族及其原始宗教活动。中国广大农村至今还十分活跃的傩戏、傩祭等,显示出这个字极强的生命力。林河先生研究“环太平洋傩文化圈”,把他以前的楚、越文化研究纳入了傩文化这个更大框架中,为清理中国古代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进而做出了有关的新解释。

除了少数学者认为中国文明源于西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似已成了学界定论。北京周口店六十九万年以前的“北京人”,陕西一百万年以前的“蓝田人”,曾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七十年代以来一连串考古新发现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眼界,特别是长江流域金沙江畔元谋地区,发现了距今四百万年以前的直立人化石,继而又发现了大溪文化、高庙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使“黄河源头”说出现了根本性的动摇。林河先生从考古学取“死”证,从民俗学取“活”证,重新梳理和描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包括把“龙文化”与“旱粮文化”连接,把“凤文化(傩文化)”与“水稻文化”连接,以丰富的材料,证明后者就是神农氏族的原始宗教文化,从长江流域发轫,辐射全国,最后登堂入室,在商、周时代达到了权威的顶峰并且统一中国。在“龙”与“凤”的文化融合过程中,“凤”文化是更早熟的文化主体,只是到了周代以后,礼制确立,神权旁落,“傩”才被驱逐到中华文明圣殿之外,成了文人雅士们不屑一顾的“怪力乱神”,被两千年来的宫廷正史所遮蔽。

在林河先生看来,周代以后的文化已经分为上、下两层。作为上层的儒家正统的礼制文化当然是重要的,但它的深度影响范围,毕竟只在占人口百分之五以下的士大夫之中;而作为下层的傩文化,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中一直长盛不衰直至二十世纪,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和关注。换一句话说,后者是他心目中的“民间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更重要和更真实的中国。这将导致对有关中国文化的一系列结论的挑战:中国是雅驯的?是君臣有序的?是男女有防的?是重农轻商的?……凡此上层文化的特征,一旦到了宽阔的傩文化世界里,无不可以被迥然有别或截然相反的结论所替代。于是,中国到底是什么,不得不重新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说,文化人类学曾经或正在破除文化史上的欧洲中心“一元论”,那么林河先生的傩史研究,至少也在中国范围内显示出消解性和颠覆性的力量——一个是“黄河文化中心”,一个是“儒家文化中心”。这两点不再是无可怀疑。

我曾随林河先生作过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在民族文化史方面尊他为师,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度过了一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当然,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对他在今后研究中更多注意方法论的希望,更多注意西学资源及相关工具的建议,只是出于一个局外人的感觉,仅供他参考。同样是从这种感觉出发,我一直相信,林河先生的研究——尽管眼下还不是特别完善和周密,是人们至今重视得远远不够的一笔宝贵财富,终将使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别开新局,获得一种革命性的拓展和推进。

1997年3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